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分)小丽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是对其是否变质产生了兴趣。她和同学们准备对这瓶固体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b.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可以发生反应:Na2CO3 + CaCl2=CaCO3↓+2NaCl。
【作出猜想】猜想1.固体没有变质
猜想2.固体部分变质
猜想3.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1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2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两个方案都不合理。方案一不合理的原因是        
方案二不合理的原因是        。同学们重新设计了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2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若猜想3正确,该实验的现象应该是         
【继续探究】同学们继续探究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利用以下装置进行了实验。

你认为她们需要测的数据是         (填字母序号)。
a.固体样品的质量            b.碱石灰实验前后的质量 
c.浓硫酸实验前后的质量       d.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前后的质量  
e.所用稀硫酸的质量
【实验反思】根据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发现结果比实际偏小,原因可能是         

【作出猜想】固体完全变质
【设计方案】
方案一:若样品变质,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与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若样品完全变质,加入的几滴稀盐酸与Na2CO3反应,产生NaHCO3,也无明显现象
方案二: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也能使滤液中的酚酞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CaCl2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变红色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CaCl2后产生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不变色
【继续探究】ad
【实验反思】A、B容器内还有剩余的CO2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

试题分析:1、【作出猜想】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则氢氧化钠可能没有变质,可能部分变质;可能完全变质。故有猜想3.固体完全变质。
2、【设计方案】方案一:若样品变质,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与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若样品完全变质,加入的几滴稀盐酸与Na2CO3反应,产生NaHCO3,也无明显现象
方案二: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也能使滤液中的酚酞变红
3、【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2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变红色
 
若猜想3正确,该实验的现象应该是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CaCl2后产生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不变色。
【继续探究】同学们继续探究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她们需要测的数据是a.固体样品的质量;d.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前后的质量。根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原来物质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这个过程中,要确保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实验反思】根据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发现结果比实际偏小,原因可能是A、B容器内还有剩余的CO2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
点评: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实验猜想,要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和所处的条件来猜想,不是胡思乱想;实验探究的过程要严谨,否则就容易导致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六个实验分别用到水。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在集气瓶中预先装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方面能观察到气体是否集满,另一方面水可以_______。
(3)粗盐提纯时,水的作用是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5)实验E中的水是         
(6)在F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入少量水,可以起到的作用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5分)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收集了含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确认这种废气中存在CO,他们在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气体通过装置A速度很慢,假设在此处发生的反应完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过量〕。

(1)A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存在CO的现象是                        
(4)若反应前称得硬质玻璃管内的氧化铁质量为10克,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再次称量发现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变为7.6克,则反应了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的字母代号),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化学方程式                               ,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集满的实验现象是             
(3)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       口通入(填c或d)。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5)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                              
(6)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发现,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为此该小组设立研究课题: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和适当的反应温度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一] 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
操作:在28℃时,分别用装有5mL不同浓度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细小颗粒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记录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硫酸浓度
15%
20%
25%
30%
35%
气体体积/mL
35
47
55
51
42
[实验二] 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
操作:往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细小颗粒的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相同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D
E
温度(℃)
40
50
60
70
80
现象和
比较
有少量气泡
气泡比A号试管多
气泡明显比B号试管多
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
反应激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请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分析处理以上两个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       ,因为浓度小于或大于此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是                           
②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        ℃。
③除选用适当的温度和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            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
④该研究小组为了研究              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在28℃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A
B
试管内药品
1g块状大理石与5mL25%稀硫酸
1g细小颗粒大理石与5mL25%稀硫酸
现象和比较
有少量气泡
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根据上述实验研究,你觉得在以下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的装置中,最佳选用     (填编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7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并具有浓淡的条状花纹(见右图),是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冶炼铜的原料。某校课外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验证碱式碳酸铜制铜的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
1.Cu2(OH)2CO 2CuO+CO2 + H2O
2CuO+C2Cu + CO2
2.CuO为黑色固体,化学性质和氧化铁相似。
(1)实验l: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装置如图所示。

①A中固体的变化为____。
②欲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B中所盛试剂为____。
③反应结束时的操作应该是____,理由是____。
(2)实验2:木炭和氧化铜反应。
将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放进试管加热,反应后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有铜生成,还有少量黑色粉末剩余。该小组同学设计方案验证黑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
剩余黑色粉末可能是:①氧化铜;②木炭;③木炭和氧化铜。
【实验验证】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该黑色粉末为氧化铜
(3)某同学探究在实际反应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时反应物的最佳质量比,设计方案如下:
 
配方l
配方2
配方3
配方4
木炭质量(g)
0.4
0.5
0.6
0.7
氧化铜质量(g)
8
8
8
8
上述设计方案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为探究四瓶未知无色溶液的成分,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四种溶液分别是Na2CO3、NaOH、Ca(OH)2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实验过程】
甲组实验方案:将四瓶溶液标号分别为1、2、3、4,只利用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1)如图所示:
   
① 2号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则2号溶液是      
② 另三支试管中溶液均由无色变蓝色
(2)另取1、3、4号溶液,分别滴加2号溶液


 
 

 
 
① 3号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则3号溶液是        
② 另外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3)另取1、4号溶液,分别滴加       
①1号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另一支试管中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乙组实验方案: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任取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第四种溶液
①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① 第四种溶液为稀盐酸
② 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 第四种为Na2CO3溶液
③ 三支试管中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③ 第四种为NaOH溶液
【实验分析】
经过交流后,发现实验结论    (填序号)是不正确的;若该结论作正确,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是      
丙组实验方案:将四种溶液编号为1、2、3、4,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


 

 
①A、B、C均无明显变化
②D中有沉淀析出
标号为1、2、3、4的溶液依次为(用化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5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水田或池塘里常常不时地冒出一些气泡,他们为了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甲同学在用木棍搅动水田中的淤泥,并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的气泡上方,收集气体,如此重复几次后集满了两瓶气体。
(2)乙同学将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玻璃片移开少许,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盖好玻璃片反复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有         ;然后移开玻璃片,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剩余气体燃烧起来,他认为该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说明甲烷的存在,原因是     
(3)为了验证这种可燃性气体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丙同学把另一瓶气体组装为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旋开活塞放水到集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的尖嘴处,气体燃烧起来。紧接着的操作、现象和判断是:①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碳元素;②           

干燥管中的碱石灰(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为准确测定气体成分,小组同学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进行后续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
现象是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酒精灯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3分)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实验1
2.0
  
 
实验2
a
MnO2  0.5
 
① 表中a的数值应是   
② 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        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        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③ 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