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分析一: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可借助压强的变化来分析。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待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的原因是_________

B.镁条反应实验

向试管中加人稀硫酸,可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____________________(,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

C.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含紫色石蕊

振荡汽水瓶,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D.检查装置气密性

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用手捂住试管时,试管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松开手后,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分析二: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向装有固体的广口瓶中滴加液体,使气球变大,请从不同反应类型的角度大胆猜想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分别是(请写出三种组合)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足量红磷燃烧消耗尽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物为固体,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中,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进入的水也约占瓶内容积的五分之一 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氧化钙和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镁和稀硫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碳酸钙和稀盐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分析一:A、足量红磷燃烧消耗尽了瓶内的氧气,且生成物为固体,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中,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进入的水也约占瓶内容积的五分之一;

B、镁与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所以U形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

C、振荡汽水瓶时,其中的二氧化碳逸出进人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用微热法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用手捂住试管外壁,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导管口会产生气泡,松手后,由于试管内温度下降,造成试管内压强减小,所以导管内液面上升,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分析二:气球变大,说明瓶内压强增大,瓶内温度升高或气体增加都会使瓶内压强增大,从化合反应角度: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可使气球体积增大;从置换反应角度: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如镁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气球体积变大;从复分解反应角度:碳酸盐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变大,气球变大;从分解反应角度: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气球体积变答,因此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猜想,只要回答答案合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蚌埠市自来水公司担负市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重任。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2)自来水公司的水源一般不是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两种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区别软水和硬水的办法是取水样, 加入_____ 振荡,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软水。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图中M是絮凝剂,常用的絮凝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池可以除去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中做过滤实验时常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写两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池中常投入活性炭,是利用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能,如图是生活中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

进水口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

(4)实验室制蒸馏水时,常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证明甲实验能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

2)乙实验利用控制变法进行了对比,排除了水对实验的干扰。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丙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将废液进行过滤,对废液的成分做了进一步深究:

(实验探究)

同学们取一定量过滤后的废液,向废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

废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的溶质有氯化钠、碳酸钠。还可能含有_______

(讨论交流)

若要验证可能有的物质,同学们另取一定量过滤后的废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则废液中一定含有该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B 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 B 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_____

3)若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从 a 口进气),请将 F 装置的玻璃导管补画完整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连接FG进行实验,G中所加药品为澄清石灰水。若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证明由F制得的气体是CO2;将F中制得的CO2装满在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__,蒸馏水_______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___比硬纸片的低。

(3)

在右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先于”“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___________

(4)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c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的主要操作如下:

①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把塞子塞紧。

②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③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

④观察集气瓶中水面的变化情况。

⑤打开弹簧夹。

其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某同学采用以上同样的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时,用木炭代替红磷,实验没有成功。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相同质量相同形状的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表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B.铁可能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而锌有剩余

C.两个反应消耗金属的质量不相等

D.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时,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

B.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Cl的大

C. 随着温度的升高,K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D. 40℃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仍是饱和溶液(忽略水分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