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提示: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生成水和氯化钠)
(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 .
(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3)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洁的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谁的结论正确 ,请你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
(5)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
(6)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7)交流表达.
(8)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 .
【答案】(1)相等.(4)小洁;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5)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8)CO2.
【解析】(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4)小洁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后称量时质量会减小.
(5)从原子的角度出发,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8)由I2O5+5CO=I2+5X可知,反应前碘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2个;
反应前氧原子是10个,反应后应该是10个,包含在5X中;
反应前碳原子是5个,反应后应该是5个,包含在5X中,因此每个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应燃烧的方法区分涤纶和羊毛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
C.用肥皂水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用氢氧化钙检验铵态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都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B.原子核都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不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不同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金属.C、F都是无色气体,A、B、C、D、E、F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上述反应中A、F都具有 性.
(3)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C、F的两个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 (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稀硫酸性质的描述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B.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C.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1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写出该仪器的另一种用途 .
(2)操作B中,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 里,并置于托盘天平 盘(填“左”或“右”)进行称量.
(3)操作D中,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还用到 (填写仪器名称),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填“1”或“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黄色即可.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与软水
B.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D.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