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醛(CH2O),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5:16

【答案】C

【解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得,甲和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通过该反应生成是二氧化碳、水都是氧化物,据图分析能得到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构成新的分子,据图分析能得到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C、在这个反应中,反应前有2个分子,反应后有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据图分析不能得到的结论,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12+1×2+16):(16×2=15:16,据图分析能得到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已知AC组成元素相同,BCD属于不同种类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反应A→ C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A→ B在自然界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 R 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査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猜想二: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将打磨好的R 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 R 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 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_____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 R 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 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_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______________是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

②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有微溶物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

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请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法

操作过程

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方法二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稀硫酸

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2】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拓展实验】的______(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依然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为初中教材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BC反应生成一种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图中“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B属于_____________(选填“酸、碱、盐、单质、氧化物”)。

2)写出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E的用途___________(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A.浓盐酸B.浓氨水

C.浓醋酸D.浓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过程1和过程2的变化都属于分解反应

C.此流程中有炭黑生成,还有氧气生成

D.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_____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1

mC):mCuO

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C处导管口的现象

1

18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2

19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3

110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4

111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_____

5

112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6

113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1)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_____

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_____(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3)检验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mC):m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_____(写一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九年级学生小明在化学实验室清点化学药品时发现一包粉末状固体,这包粉末状固体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钡、硫酸钠、硝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验其成分,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粉末状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未溶固体A和上层无色清液B。小明根据上述现象确定粉末状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2)进一步探究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IBaCO3

Ⅱ:_____

IIIBaSO4

(实验与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相关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_____

_____

猜想Ⅱ正确

_____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可以确定粉末状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