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化学学习中,了解知识的发展历程,可以促进我们正确理解科学本质。

1)火药起源于唐朝,制作烟花的火药中加入镁粉,是为了引燃后能看到_____

2)十八世纪,化学家发现某些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一种气体,该气体被喻为会制造水的物质,写出该气体燃烧制造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俄国化学家贝开托夫于1865年发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将铝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发现有红色固体和无色气体生成。

①写出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监测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说明该过程_____(填放热吸热),溶液的酸性_____(填增强减弱);推测铝与溶液中的_____(填离子符号)反应生成无色气体_____(填物质名称)。

【答案】耀眼的白光 2H2+O22H2O 2Al+3CuCl2═2AlCl3+3Cu 放热 增强 H+ 氢气

【解析】

解:(1)由于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制作烟花的火药中加入镁粉,是为了引燃后能看到耀眼的白光;

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①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Cl2═2AlCl3+3Cu

②由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监测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可知,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该过程放热,溶液的pH减小,说明酸性增强;据此可推测铝与溶液中的H+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氢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_____种元素。

②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填离子符号)。

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D为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时,在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应其变化过程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测定溶液pHC. 称量氢氧化钠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图示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步骤为: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②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只有步骤②的b中,能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

B. 步骤①中,通入N2和点燃酒精灯的顺序颠倒,可以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C. 步骤②的a、b中实验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步骤①②的b中实验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SO42、Mg2+、Ca2+)和难溶性杂质(泥沙等),以下是粗盐提纯思维导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①通过溶解、过滤操作,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B. ④通过加入相应试剂沉淀杂质离子,是因为相应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C. 任意交换②④中加入试剂的顺序并不影响杂质的除去

D. ⑤加入适量稀盐酸,调节溶液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操作①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B. 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①

C. 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

D. 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DE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可以改良酸性土壤,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D的化学式:____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图I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乙装置中石灰水先变浑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钙。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I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II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填管口字母)→_____(填管口字母)→乙,其中存放的试剂合理是_____(填序号)。

A 浓硫酸

B 饱和Na2CO3溶液

C NaOH溶液

D 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假设1”或“假设2”)成立。

3)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I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ABpH不变的可能原因是_____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_____

D点所得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