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甲是C、乙是CO2
B. 乙是CO,丙是CO2
C. 甲是HNO3,丙是NaNO3
D. 乙是Cu(OH)2、丙是CuSO4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金属随处可见,研究金属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属.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甲车间做了如下实验:
①金属B是
②操作a的名称是 ;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反应。
(3)乙车间为回收金属,在、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含有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证明CO2可与H2O反应生成H2CO3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 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CO2 |
实验方案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占高锰酸钾中总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实验室里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能否选择相同的发生装置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结论及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将15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g;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集气瓶中装有纯净物A,分液漏斗中盛有物质B.
(1)若A、B均为液体将B滴入集气瓶中,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烧杯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则A物质是 ______ 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______ .
(2)若A为白色固体,向烧杯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当液体物质B滴入集气瓶时,观察到试管和烧杯中的饱和石灰水都变浑浊,在烧杯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他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_____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____。
(3)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它是_____(写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蜡烛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1:
序号 | 1-1 | 1-2 | 1-3 |
操作 | |||
现象 | 燃烧的蜡烛保持原状 | 燃烧的蜡烛熄灭 |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燃烧的蜡烛熄灭了 |
(1)实验1-2中,燃烧的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
(2)实验1-3中,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实验2:
(提出问题)实验1-3中燃烧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猜想与假设)
I.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导致其熄灭。
II.过氧化氢分解时吸收热量,蜡烛周围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导致其熄灭。
III.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水雾导致蜡烛熄灭。
(进行试验)
序号 | 2-1 | 2-2 | 2-3 |
操作 | |||
现象 | 有气泡产生,蜡烛火焰无明显变化,温度升高不明显 | 有较多气泡和少量水雾产生,蜡烛燃烧更旺。火焰明亮,温度升高较明显 |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和水雾产生,燃烧的蜡烛熄灭,温度升高明显 |
(解释与结论)
(3)甲同学认为猜想I不成立,他的依据是____。
(4)通过实验验证,可以得出猜想____(填序号)成立。
(5)上述实验中,能证明氧气有助燃性的实验及现象是____。
(反思与评价)
(6)依据上述实验,若保持实验1-3中蜡烛不熄灭,可采用的方法有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