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右边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

(2)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①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②具体确定一种X后,写出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钉生锈,U型管液面变为左高右低。(1分)
(2) ①Y、X、Ag、Z (1分) ②Cu + 2AgN03===Cu(N03)2 + 2Ag (1分)
(1)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易生锈,消耗了密闭试管内的氧气,使其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故U型管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
(2)①Y能与稀硫酸反应而X不能,则可得Y的活动性大于氢,X的活动性小于氢,即:Y>H>X;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Ag析出而Z无变化,X的活动性大于Ag,而Z的活动性小于Ag,即X>Ag>Z;综上所述则有Y>X>Ag>Z.
②X在氢后面,但X的活动性大于Ag,故X可以为铜,则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 2AgN03===Cu(N03)2 + 2A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4分)(1)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溶液到试管中,除了直接倾倒,还经常使用      取液。
(2)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所需玻璃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分),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H2
【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
 ⑵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说明铝是否与水直接反应: ⑶(填“是”或“否”)铝能够与
 ⑷ 溶液反应。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实验结论】①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被NaOH溶液吸收,②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 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6分)利用干燥而纯净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测定水的质量组成,装置如下图: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CDE,完全反应后,其实验测定的数据如下表所列:
 
实验前
实验后
 
C(氧化铜+玻璃管)的质量/g
75.6
69.2
O元素的质量6.4g
D(氯化钙+U型管)的质量/g
110.8
118.0
H2O的质量  7.2g
试回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的作用是                              
(2)装置C中的现象为                                               
(3)根据实验数据填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装置E中碱石灰能吸收水蒸气,若不安装E装置,会使结果中氢元素的质量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之一)试简述判断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5分)(2012?仙桃)同学们都知道CuSO4溶液呈蓝色,那么,你们知道是溶液中什么微粒使CuSO4溶液呈蓝色吗?
基于初中所学知识,下面主要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说明:以下溶液皆为稀溶液,在稀溶液中SO42、Cl呈无色.)
思路一:采用归纳法,由具体事实推理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结论.
下图一:请比较A、B、C、D、E五支试管中所盛试剂的颜色与所含微粒,进行分析.

对 A、B、C的分析是: _________ ,说明Cu2+的存在使CuSO4、CuCl2溶液显蓝色.
对 _________ 分析,可以说明,在水溶液中,Na+是无色的.
对A、D的分析是: _________ ,说明A中是Cu2+使CuSO4溶液显蓝色.对B、E分析同理.
对A、B、C、D、E 还可推理:水是无色液体,作为溶剂,溶解CuSO4、CuCl2等物质时,溶液的颜色主要受溶质的影响.
思路二:采用加入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将溶液中的Cu2+除去或保持溶液中Cu2+的存在,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的方法.
例1:如图二所示的方法是除去溶液中的Cu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例2:请选择一种试剂与CuSO4溶液反应,保持溶液中Cu2+的存在.其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
上述研究方法是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切入点研究同一个问题,但总体思路仍然是对比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甲乙两组同学围绕这瓶氢氧化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①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②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②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设计实验】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反应方程式为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向过滤后的滤液中滴入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方案】
①甲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放入过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②乙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决问题】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任选一组数据进行计算,写出过程)
【交流与反思】
(1)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                                   
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16.4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51.40g,再把175.00g 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76.40
101.40
126.40
151.40
174.20
197.00
222.00
(2)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不要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9分)(2012?赤峰)在学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明同学觉得按照课本实验(图①)不能完全说明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他和小娜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猜想二: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猜想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查阅资料与实验准备】
(1)将纸条浸泡在紫色石蕊溶液中,晾干后可制得紫色石蕊试纸.
(2)自制的紫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
【设计与实验】
小明同学设立了实验装置如图②.
图中b紫色石蕊试纸,缠绕在小试管上.
(1)猜想 _________ 不正确.
(2)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①试纸b没有明显变化,得出结论:猜想 _________ 不正确.
②试纸a、c由紫色变为红色,得出结论: 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猜想 _________ 正确.
③试纸 _________ 首先变色,其原因是 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
小娜同学认为,上图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为了完成小娜同学的两个验证实验,请你对上面的实验装置进行简单的改进: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
(1)如图1是教材中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若图中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请写出A区和B区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区                    
B区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
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2.
【进行实验】
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
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物质
性质
四氧化三铁
氧化亚铁
氧化铁
铁粉
颜色
黑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不能
不能

【实验与猜想】①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     
②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
a.全部为铁     b.           c.    
【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写名称)         
【反思与评价】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
②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     
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检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   0.5g
               

1.2g
MnO2  0.5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衡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