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规范实验才能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测某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一滴待测液到干燥的pH试纸上,再跟比色上对照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做实验时不慎打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跑出实验室并大声呼救

分析 A、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向水中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这是检验溶液PH的正确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可进行相关的判断.
C、根据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足可以使水沸腾,会溅出伤人,故正确;
B、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一滴待测液到干燥的pH试纸上,再跟比色上对照,故正确;
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正确
D、做实验时不慎打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用沙子或湿布盖灭,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溶液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不规范操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在实验中力求避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8,下列关于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为58B.中子数为58
C.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D.质子数为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针对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贩使用有毒的SO2气体对某些食品进行漂白,某科技兴趣小组以小麦幼叶为实验对象,研究SO2对植物的危害.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酸溶液与固态的亚硫酸钠(Na2SO3)反应可产生硫酸钠和二氧化硫和水.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1)写出产生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在实验中,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情况下,该小组观察到小麦幼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发生变化时间不同,如下表所示.结合叶的结构知识,请你解释为何光照的强弱会影响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光照的强弱会影响叶表皮气孔的开放程度,进而导致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随光照的加强而增大.
室内阳光下
出现烟斑时间叶片变黄时间出现烟斑时间叶片变黄时间
30分钟38分钟15分钟23分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擦拭眼镜或其他玻璃器皿时,人们习惯性的对着玻璃“哈气”,就会看到玻璃上有一层“白雾”,但很快“白雾”会消失,且夏天比冬天消失的更快,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此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应该先擦干再加热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反应完毕后,应先撤去酒精灯,再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D.对试管中的物体加热时,应先来回均匀受热再定点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使用下面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如图是气体制备时的常用装置:
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1)装置C的名称是集气瓶;
(2)一般采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理由是反应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安全;
(3)采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采用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酸钾分解时会产生少量的氯气.可利用C(填序号)装置,并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5)三种制氧方法中都出现二氧化锰,他们的作用有何不同?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而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明学习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后,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固体,酒精是液体,液化气是气体.(填写“固体”、“液体”、气体)
(2)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①③⑤(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3)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蜡烛燃烧出现的现象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黑斑,说明液化气燃烧火焰是(填“是”、“不是”)分层的,外焰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液化气灶上烧开水应用液化气的外焰加热.
(4)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水和二氧化碳.
(5)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碳粒,产生的原因是液化气不完全燃烧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C、D中有一种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A、B有可能为盐和碱
C.若C、D是盐和水,则A、B一定是酸和碱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现有某“快快补”牌钙片,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5%,已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试求:
(1)请写出碳酸钙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Ca;
(2)碳酸钙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1:3;
(3)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10:3:12;
(4)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40%;
(5)小明一天吃该钙片2次,每次吃1片,总共能提供钙元素0.1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