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依据化学方程式回答问题,4NH3+5O24X+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

B. X中氮、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1

C. 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A.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7+5×32-6×18)÷4=30,选项中不应写单位g,错误;B.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X的化学式为NO,NO中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错误;C.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正确;D. 该反应是:4NH3+5O24NO+6H2O,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本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双吸剂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Fe+2FeCl3=3FeCl2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实验探究1)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和氢氧化钙。

⑵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

一定不含Fe2O3

⑶将步骤⑵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_________________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质疑)

⑴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

⑵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_,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该物质是_____

(3)乙、丙同学又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g,滤渣BCaCO3的质量为1.0g,滤渣C的质量为1.0g.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K点表示在t℃时,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B. 35℃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质溶液质量是67.5g.

C. t℃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时仍是饱和溶液

D.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上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切断装置中的电源,用_____分别检验a、b两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

(2)上图乙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则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

②若A中含有少量B,提纯A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

③有同学说:“t2℃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0% 。”这种说法对吗?_____(填“对”或“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1)如图是碘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总数为________

(2) 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氢原子、氯原子和碘原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B、C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添加的液体直至 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某同学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最佳装置组合是________

(4)待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若想在反应后的固体中提取出氯化钾,可经过以下三个操作: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便可得到少量的氯化钾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明显变化,询问老师才知道忘记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实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烧杯内的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HCl

猜想三:NaCl和NaOH 猜想四:NaCl、NaOH和HCl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你说出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Na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无变化

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

有气泡生成

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uSO4溶液

没有蓝色沉淀产生

猜想____不成立

(评价反思)老师看了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准确,请你分析甲同学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

(拓展延伸)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同学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A.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2)由图1可知,在b点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合理答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1)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2生成Ca(HCO3)2。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实验说明CaCO3比Ca(HCO3)2热稳定性________(选填“强”或“弱”)。

(3)某地区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Ca(HCO3)2 、Mg(HCO3)2

①生活中常用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②煮沸硬水可降低水的硬度,同时生成难溶性混合物固体A。

[猜想]固体A中除CaCO3外,还含有:

猜想1:只含MgCO3 猜想2:只含Mg(OH)2 猜想3:MgCO3和Mg(OH)2

[实验]取10.0g干燥的固体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4.4gCO2气体。

[结论]①猜想1、2错误。其中判断猜想1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②猜想3正确。固体A中MgCO3和Mg(OH)2的质量比是________

[拓展]在100℃时加热溶有较多Ca(HCO3)2 、Mg(HCO3)2的硬水,1小时后得到CaCO3和Mg(OH)2MgCO33H2O的固体混合物。写出Mg(OH)2MgCO33H2O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在不同的生活、生产环境中对氧气浓度的要求不同,人类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

(1)工业上一般采用甲路径分离净化后的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在生产中应控制温度的范围是___;(已知在1.0l×105Pa时,O2的沸点为-183℃,N2的沸点为-196℃)

(2)实验室常通过丙、丁、戊三种路径来制取氧气;

①写出装置C中a仪器的名称___

②若用路径戊,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

③若用路径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④在这三种路径中消耗能源最少的是___(填序号);

(3)在上述五个路径中最适合潜水艇中获得氧气的是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