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米酒 B. 食醋 C.冰水混合物 D.矿泉水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 , 说明有O2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生成.
(3)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 【工业制备】(如图)
稳定剂的作用是;稳定剂中MgCl2和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浊液中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 .
(5)操作Ⅱ中洗涤晶体的试剂最好选用(填字母).
A.饱和NaCl溶液
B.水
C.异丙醇
D.稀盐酸
(6)根据如表数据,你认为上述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温度范围/℃ | 5~10 | 10~15 | 15~20 | 20~25 |
活性氧含量/% | 13.94 | 14.02 | 15.05 | 14.46 |
“鱼浮灵”的产率/% | 85.49 | 85.78 | 88.38 | 83.01 |
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7)【组成测定】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CO2和O2 .
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 , 其目的是 .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填“偏大”或“偏小”).
(9)装置B的作用是(填序号) 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10)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属于(填“一等品”或“合格品”);x:y=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之一 B. 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C. 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D. 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表述不吻合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
B. 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C. 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D. 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后可得到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的源泉”。下面对水化学式(H2O)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水分子中含有氢、氧两种原子
C.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D.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乙比甲大
C.t2℃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3℃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溶质多的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1)现有H、C、N、O、K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②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③能供给呼吸的气体;④可作复合肥的硝酸钾 .
(2)右图是某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 ①该陨石中含种非金属元素,其中含有量最多的是元素.
②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 .
③此陨石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
A.CaCO3 B.K2SO4 C.Al2O3 D.Si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