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4gX在一定量的Y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M和18gN,变化的部分微观示意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消耗3molY B.X可能含有三种元素
C.M属于有机物 D.X和N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t1℃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可用降温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D.t1℃时,将等质量的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五种金属中,只有两种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B.五种金属中,金属银的导电性最强
C.“金银铜铁锡”是按照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
D.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的熔点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植物的花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肥皂水(pH:9.5﹣10.5)中滴加菊花浸出液,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溶液的酸碱性 | 酸性 | 中性 | 碱性 |
菊花浸出液显示的颜色 | 红色 | 紫色 | 黄色 |
A.无色 B.红色 C.黄色 D.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别点燃下列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该物质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 B.酒精 C.甲烷 D.石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以下是有关它的性质实验。
①下图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4) ,反应后溶液(编号为a)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25) 种。为证明溶液a中可能含有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I.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溶液a,滴加氯化铜溶液 | (26) | 不含氢氧化钠 |
II.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盐酸
方案 | 步骤 | 现象 |
一 | 取少量溶液a,滴加硝酸银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二 | 取少量溶液a,加入镁粉 | 产生气泡 |
i.上述方案中有一个设计不合理,指出不合理的实验方案编号及原因 (27) ;
ii.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根据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28) ;
III.欲从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29) 。
②利用如下装置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I.装置A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打开k2、k3,当D中紫色石蕊试液变(30)色,可确定C中收集满二氧化碳。
II.装置B中的药品是无水硫酸铜,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1) 。
III.C中收集满二氧化碳后,使A中反应暂停的操作是 (32) 。
IV.甲同学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活塞,将8mL室温时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滴入C中,然后关闭活塞,观察到D中石蕊试液倒流至C中。甲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V.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
液体 | 步骤 | 现象 |
(33)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液体后关闭活塞 | (34) |
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D.复合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煮沸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B.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
C.用观察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 D.收集一玻璃杯的呼出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