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 (11) (填物质名称)的吸附性除去水中异味。净化过的水通入氯气后输送到每家每户,其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12)

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示溶解度的符号是 (13) ;表中111数字表示的含义是 (14)

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克,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NaOH质量/g

50

60

70

80

H2O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100

110

114.5

114.5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5) ;由实验可知X的值为 (16)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通过蒸发浓缩、 (17)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OH固体

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原得到的溶液(乙溶液),甲、乙溶液溶质质量甲 (18) 乙(填>、<、=)。

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9)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可以升温到40以上

ENaOH溶解度一定变大 F20加入的水的质量>23.4g

【答案】活性炭(木炭) 消毒杀菌 ②ⅠS 4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11g/100g 50% 129 降温结晶 > CDF

【解析】

试题分析:活性炭(木炭)具有吸附性,故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活性炭(木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异味;净化过的水通入氯气后输送到每家每户,其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消毒杀菌

②Ⅰ表示溶解度的符号是S;溶解度的概念理解: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故表中111数字表示的含义是4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11g/100g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50g/100g×100%=50%;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在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NaOH的质量=114.5g-50g=64.5g,故在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NaOH的质量=64.5g×2=129,所以X=129

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可知,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故要使氢氧化钠从溶液中析出,宜采用降温结晶

由于CaO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于将饱和溶液蒸发了水分,溶质结晶析出,故溶液溶质质量甲>溶液溶质质量甲

根据NaOH的溶解度,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为饱和溶液,故由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加溶剂、升高温度,A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不变错误B、当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C因为一定要将未溶解的NaOH溶解,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正确,D根据NaOH的溶解度,20时,NaOH的溶解度为111g,故可以升温到40以上,正确,E、当采用加水的方法,NaOH溶解度不变,错误,F20时,NaOH的溶解度为90g,故还有未溶解的NaOH质量=111g-90g=21g,故需要溶解21gNaOH需要的水质量=21g×100g÷90=23.3g,故20加入的水的质量>23.4g,正确,故选CD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分数为0.03%

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 O2的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锰(残渣中只有二氧化锰难于水).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符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3)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实验装置中,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工业常需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① (填操作),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气体。②然后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写出产生另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

A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由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

D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欲探究Fe、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

1所示,将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 (9)

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丝替换为R继续实验,如图2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此时烧杯乙中的溶质 (10) ,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11)

根据整个实验观察得到的现象,可以推测烧杯中X溶液可能是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1)D的化学式为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 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H的一种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所示利用海水为原料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1)要鉴别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18)

(2)步骤中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 (19)

(3)制纯碱过程中,其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20)

(4)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1) ,③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2)

(5)步骤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类似于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I是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G、H、I、F也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B、C中含有同种元素,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G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