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物质颜色为黑色的是
A. 氧化镁 B. 氧化铜 C. 五氧化二磷 D. 高锰酸钾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钠离子_____ ②+2价的铁元素________
③锡元素____ ④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
(2)用下列字母序号填空:
a.明矾 b.氢氧化钠 c.氮气 d.活性炭
①_____用于沉降水中悬浮颗粒 ②______用于吸附冰箱中气味
③____用于电解水时增强水的导电性 ④______用于粮食保护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__________
③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④少量CuSO4溶液滴入NaOH稀溶液中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溶液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老师在用如图装置演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某同学认为,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同学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1)长颈漏斗的下端为什么伸入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述用品中选取合适的仪器,以便有效地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有哪些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 ( )
A. 氨分子的体积变大 B. 氨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氨分子转变为氮分子和氢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下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提示:Na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课本“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II、III证明:氧化铁的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
(1)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实验拓展】
(1)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硫酸铜、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2)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图是某学校的师生对“MnO2催化H2O2溶液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1g/ml)质量分数为5%的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管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复燃。
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B.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