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实验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已知:二氧化碳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1)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处做标记。分别充满气体(甲为CO2,乙为A气体,丙为CO2和A的混合气)后倒扣在NaOH溶液中。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压强差忽略不计)。据此推测:气体A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
(2)第二组: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丙的集气瓶中注入10 ml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答案】不溶于水,不与NaOH反应 澄清石灰水倒吸入集气瓶约115mL,集气瓶中液体变混浊
【解析】
(1)甲试管氢氧化钠溶液进入并充满试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丙试管中液体进入试管体积的一半,说明二氧化碳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1,而乙试管中的A气体氢氧化钠溶液未进入,说明氢氧化钠没有被消耗掉,也就是没有反应,即A气体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或不与氢氧化钠、水、二氧化碳反应);
(2)由(1)的实验可以看出:丙气体中二氧化碳占其中的二分之一,即广口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25mL,所以加入10mL溶液后进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要消耗10mL二氧化碳气体,此时盛有气体的广口瓶内外产生了一个压强差,从而使澄清石灰水进入到广口瓶中,直至把二氧化碳完全消耗,即进入广口瓶的体积应为125mL-10mL=115mL,同时由于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可以观察到广口瓶中液体变浑浊。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各题。
(1)氯化钠由__________ (化学符号 )构成。
(2)燃烧煤、石油或烟花爆竹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_______,溶解在降水中造成酸雨。
(3)在空气中占21%(体积分数)的气体化学式是__________。
(4)某新型消毒剂由Cl、O两种元素组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Cl原子,2个O原子,该消毒剂的化学式是____。
(5)有机物X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如下:有机物X + 氧气水 + 二氧化碳,则有机物X中一定含__________元素。
(6)某纯净物只含N元素和O元素,该物质中氮原子与氧原子质量比为7∶4,则该物质化学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3)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
(4)a、b、c中肯定不是气体的是____________。
(5)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从一水沟中取了一些浊水,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完成相关问题。
(1)向这些浊水中加入净水剂,并用玻璃棒搅拌,使水中悬浮的颗粒沉降下来。下列物质可作净水剂的是_____(填序号)。
A.食盐 B.高锰酸钾 C.明矾 D.肥皂水
(2)按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操作。仪器A的作用_____,实验中发现仪器 D 中的液体呈浑浊,你猜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一种)。
(3)改正之后获得一杯澄清的水。关于这杯水,下列描述一定正确的是_____
A.是氧化物 B.是硬水 C.是软水 D.是混合物
(4)如果这杯澄清的水有点颜色,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净水装置,能除去水的颜色的物质主要是_____主要是利用它的_____性。
(5)取少量经过净水器出来的水,向其中加入一些肥皂水,振荡,发现几乎没有泡沫,有大量的浮渣。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
(6)用如图丙所示装置对经净水器出来的水进行处理。实验时圆底烧瓶中加入了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烧杯中应该装_____(填“热水”或“冷水”),其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三个实验示意图,根据下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碳的燃烧 实验二 铁丝的燃烧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一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写出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为某同学延长反应现象设计的铁丝燃烧实验,实验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底放一层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锌、铜、镁、铝、银”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性;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________纯铜(选填“大”或“小”);
(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关于溶液A中的溶质猜想不合理的是________。
猜想1:只有Fe(NO3)2猜想2:Fe(NO3)2、AgNO3
猜想3:Fe(NO3)2、Cu(NO3)2猜想4:Fe(NO3)2、Cu(NO3)2 、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通过乙这种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属于_____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室通过甲途径制取氧气,可选用_____(填字母,下同)作发生装置。
(4)如何验证集气瓶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______。
(5)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已知:镁 + 氧气氧化镁(固体),镁 + 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想一想,能否用镁代替磷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有多种。
Ⅰ、某小组用下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初始有 100 mL 的空气,轮流推动两个注射器,使空气反复流动经过炽热的过量的铜表面,发现有铜变成了黑色的氧化铜,直至剩余气体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时停止实验。
(1)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
(2)读取最终体积前,先让气体冷却的目的是 ___。
(3)实验过程中,轮流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___。
(4)若开始时,管内的铜太少,则会使测定结果 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下同)若其中一个注射器的活塞无法顺利推动,则对实验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______。
Ⅱ、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有:①在硬质玻璃管中装入铜粉,两端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其中一端用气球密封;②测量出实验所用硬质玻璃管的体积;③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④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⑤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与硬质玻璃管另一 端密封连接,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____(填数字序号);
(实验记录)下表是甲、乙、丙三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填写上表中空白,帮助丙组同学完成实验数据的统计。_____、_______.
Ⅲ、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为 40℃。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 25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 6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 ___,并放出热量;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___(填字母)
A.变小 B 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 ___时停止下流。
(4)在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防止 ___。
(得出结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