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用恰当的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镁原子_________ ②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

③4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 ④氦气 _________

⑤2个铵根_________⑥氯化铝中铝元素显正三价_________

⑦氧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

【答案】2Mg 3CO2 4SO42- He 2NH4+

【解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镁原子可表示为:2Mg

(2)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三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3CO2

(3)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4SO42-

(4)氦气是稀有气体,可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氦气的化学式为He

(5)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铵根表示为:2NH4+

(6)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氯化铝中铝元素显正三价可表示为

(7)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阴离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氧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燃烧镁条时,用来夹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2)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3)取用粉末状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

(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

(5)某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进行,在量液时,视线应与 保持水平。如果该同学采用的俯视的方法,他所取出的水比48.6mL (选填“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G为装置编号)。

(1)写出仪器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装置需要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收集氧气可以选择_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E装置收集某难溶于水的气体,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___(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碳酸钠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小红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G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第一支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②第二支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了,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③最后小烧杯中的现象为______,说明二氧化碳有_____的物理性质和_______的化学性质,利用这种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取氨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填代号,下同),收集氧气可选用________;若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__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再_______,否则会引起________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认真思考后,认为可选用图F装置进行收集氧气。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那么进气口应是________(填“c”或“d”),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镁原子____________

(2)硅元素___________

(3)铝离子________

(4)三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

(5)两个亚铁离子______

(6)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

(7)标出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8)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______

(9)氢氧化铁的化学式是________

(10)硫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4分)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 B D

E G H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①③反应的基本类型:

反应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2.12H2O],消毒剂有液氯(Cl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 ,若在实验室中完成这一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

(2)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生活中把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4)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静置沉淀 B. 吸附沉淀 C. 蒸馏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③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④将明矾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⑤洗菜,洗衣后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冲洗厕所

(6)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较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A、F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取用相应药品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3)该同学快速收集一瓶氧气后发现产生气体速率明显下降(实验情况如下图),接下来他应该___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将酒精灯位置升高

B.将酒精灯向右微移

C.再向试管中加入氯酸钾

D.再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

收集完氧气后,为了防止水倒流将试管底部炸裂,操作上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

收集氧气还可以选用的装置时__________(从仪器A-E中选填),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制取0.03mol的氧气,理论上需要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多少mol?(根据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将(5)反应后的残余物固体进行分离,需进行溶解、___________、蒸发等操作。在这些操作中都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