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实验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知,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据此写出化学反应式;
实验2: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特点分析操作目的;证明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减少了,就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
解答 解:(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C中的白磷是可燃物,加入热水后也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但这时C中的白磷不燃烧,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当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说明这时满足了白磷燃烧的条件,即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氧气来自B中发生的反应.B装置可以做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所以在B中生成氧气,就要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所以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通过这个实验也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燃烧需要氧气;
(2)实验2:步骤1中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说明气球内还有气体没有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说明CO2与NaOH固体的反应.
所以进行改进后,继续实验.实验1中气球没有明显变瘪,应该是装置中的空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结果.
所以进行实验2时,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这样做的目的一则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二则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然后进行后续实验,打开K1,关闭K2,气球变大,所以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然后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变瘪,气球内的二氧化碳与C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了.
故答案为:排出B中的空气;打开K1,关闭K2,气球明显鼓起.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变瘪.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证、实验基本设计.要同学们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方可做好此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反应方程式 |
1.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 30%热的盐酸中 | 无气泡、溶液颜 色变成黄绿色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
2.用磁铁吸引此粉末 | 能够被吸引 | 说明该物质具有磁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步骤1 | 取A、B两袋“暖宝宝”,将A袋按使用说明打开外袋取出内袋;而B袋不打开外袋.并将两袋样品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 A袋的“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B袋温度无明显变化. | “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O2接触. |
步骤2 | 24小时后,分别剪开A、B两袋,各取少量袋内物质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 A袋内物质部分溶解,产生黄色溶液;B袋内物质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浅绿色溶液.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黄色溶液的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
得出结论:“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方法 | 实验步骤依次编号 | 方程式 |
例: | A、B、H、G |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方法一 | ||
方法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