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H是蓝色沉淀.X、Y都是氧化物,其中X是黑色粉末状固体,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Z是红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X____________作用,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D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答案】 催化作用 CuO CaO+H2O=Ca(OH)2 放热 2NaOH+CuSO4=Na2SO4+Cu(OH)2 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1)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故A可能是过氧化氢,B可能是水,C可能是氧气,故X 可能是二氧化锰,H是蓝色沉淀.,故H是氢氧化铜,XY都是氧化物,其中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Z是红色固体,故Y是氧化钙,X是二氧化锰,Z是铜,故E是氧化铜,F是硫酸铜,D是氢氧化钙,故)反应①中X起催化作用作用;E的化学式为CuO;

(2)反应②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放出热量;

(3)反应⑤是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CuSO4=CaSO4+Cu(OH)2

(4)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2g水会分解生成与1g氧气和2g氢气

B. 每2个水分子会分解生成与1个氧分子和2个氢分子

C. 每18个水分子会分解生成与9个氧分子和18个氢分子

D. 理论上水电解时,每生成1体积的氧气就会生成2体积的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水和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题目】某废液中可能含有盐酸、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检验废液的成分,

小鹏同学的探究过程如下:
⑴原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填空,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⑵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⑶将步骤②的足量改为少量,不能证明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

⑷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检验物质的成分应注意排除干扰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是重要的资源。

⑴ 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实验中(试管内的“”均为铜片),只需完成实验_____即可达到探究目的(填字母组合)。

⑵ 铁是世界上年产量第一的金属。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得到的生铁可炼成钢。

⑶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①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熔化的铝被一层膜兜着并不滴落,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 2NaAlO2+3H2↑,足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等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m1、m2,下列有关m1、m2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比较

⑷ 验证Cu、Fe、Al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的实际组合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

A.FeSO4溶液、Al、Cu B.Al2(SO4)3溶液、稀盐酸溶液、Fe、Cu

C.Al2(SO4)3溶液、FeSO4溶液、Cu D.AlCl3溶液、CuCl2溶液、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Fe2+:铁离子 B. 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C. SO4-2:-2价的硫酸根 D. H22个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的探究。

(1)写出图中标号为a的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

(2)上图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选择其中的_________(填字母)仪器可组装一套制取CO2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室若需要干燥的氧气,则收集氧气前应先将氧气通过H装置,H装置中的液体d是______,气体通过H时,应从___(填“b”或“c”)端进入。

(4)化学很多实验都与压强有关。

小张同学设计了“喷泉实验”(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使其中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瓶中就可以看到红色的喷泉,形成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张同学进一步实验,用CO2代替氨气(NH3)做“喷泉实验”,结果现象不明显,未看到预期的“喷泉”,小张把胶头滴管中的水换成了____,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图所示,将X滴加到Y中,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忽略加入一定体积X导致的液面变化),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选项

A

B

C

D

X

稀盐酸

稀盐酸

Y

金属镁

生石灰

NaOH固体

硝酸铵固体

液面

变化

a处液面下降

b处液面上升

a处液面下降

b处液面上升

a处液面下降

b处液面上升

b处液面下降

a处液面上升

结论

该反应放热

该反应放热

说明中和

反应放热

硝酸铵溶

于水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 a 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盛满水的 F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填①或②)处通入 F 装置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____(”)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试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