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pH=2的稀盐酸
B.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 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
D. 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
【答案】B
【解析】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pH=2的稀盐酸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pH=2,更不能减小到pH小于2,错误;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溶液一直是饱和溶液,由于反应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因此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随之减小,当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随着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氢氧化钙继续溶解,当降低到室温时氢氧化钙仍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钙质量分数和加入氧化钙前相等,正确;C、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错误;D、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时,当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产生氢气质量相等,错误。故选B。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只要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都是酸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化物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离子是带电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D、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于当地时间10月4日揭晓.授予三位在开发对生物分子进行高分辨率结构测定的低温电子显微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甘氨酸就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甘氨酸是一种混合物
B. 甘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
C. 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
D. 甘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暖宝宝”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准备利用其发热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查阅资料】
“暖宝宝”中含有铁粉、活性炭、水、氯化钠等物质.遇空气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铁+氧气+水→氢氧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过程放热.
【进行实验】
验证“暖宝宝”中含有铁粉.甲同学打开一袋“暖宝宝”,将其中粉末倒入烧杯中,用磁铁与之充分接触,发现有黑色粉末被吸引,证明“暖宝宝”中确实含有铁粉.
【现象与讨论】
乙同学无意中将吸出的铁粉撒在了酒精灯火焰上,意外地发现铁粉燃烧,火星四射.该小组同学对此现象展开讨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这是因为_____.
【实验回顾】
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减小.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可以根据量筒中水的变化,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
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1】丙同学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暖宝宝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实验处理】
(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测得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_____.
【表达与交流】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_____;
【实验改进2】丁同学设想用图1装置,换用“暖宝宝”中的物质代替红磷将其燃烧,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你认为_____(填“是”或“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如填“是”,此空可不必作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在化学反应中,铝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_____(填“阴”或“阳”)离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数关系密切;
(3)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数;
(4)在此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变化规律是_____依次递增;
(5)由此可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是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与图中_____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6)在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_原子,画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由图可知,氧化镁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E、F、G含有同一种元素,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有关现象,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
A.铁丝——火星四射 B.硫粉——蓝紫色火焰
C.镁条——耀眼白光 D.红磷——浓厚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的成分,取10 g该合金经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3.7 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反应过程中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合金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10 g该合金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g。
(3)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