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学习小组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滴加酚酞试液,于是他们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酚酞试液,发现试液为无色。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甲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CaCl2 CaCl2和HCl; 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丙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搅拌。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在0-V1段中主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甲同学的猜想中, (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1)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丙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B.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不变

C. 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D.Na2CO3溶液体积为V2时,溶液中有NaCl和CaCl2

(2)小组同学讨论分析,发现烧杯内溶液的pH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而发生改变,请你在下图中帮他们绘制出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pH的变化图像。

【答案】【分析讨论】滴加酚酞试液,发现试液为无色。 【实验探究】开始会有气泡产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Na2CO3+2HCL=2NaCl+CO2↑+H2O 【得出结论】 【反思讨论】(1)C(2)图像的PH值从小于7,慢慢变为大于7.

【解析】

试题分析: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滴加酚酞试液,发现试液为无色,所以一定不含有碱,从图示看:开始没有沉淀产生,说明过程中是加入的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然后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所以现象是开始是有气泡出现,然后会出现白色沉淀;在0-V1段中主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所以甲同学的猜想中,合理,结合图像,分析了丙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氯化钙的质量不会增加,当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完后,就会出现氯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所以最后氯化钙的质量会减少;在0-V1段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1后不变;溶液质量逐渐增大;Na2CO3溶液体积为V2时,溶液中有NaCl。发现烧杯内溶液的pH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开始有盐酸,所以开始的PH值是小于7,当反应到碳酸钠和氯化钙时,过程中的PH值是从小于7慢慢到7,当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一直是7,一直到Na2CO3溶液体积为V2时,当再加入碳酸钠后溶液的PH值大于7,因为碳酸钠的溶液显示碱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应检查装置A的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时______ ___(写化学式)。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说明CO2

有_________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做了“会动的鸡蛋”系列趣味实验。

(1)向装有干冰的集气瓶中加入热水(如图A),观察到有大量白雾产生,熟鸡蛋在瓶口跳动,该实验说明干冰具有的性质

(2)向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加入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如图B),观察到瓶口的熟鸡蛋被吞入瓶中,其原因是

(3)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鸡蛋沉入杯底(如图C),向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观察到鸡蛋逐渐上浮,由此说明食盐溶液的密度与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

(2)操作③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右图,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水的密度为1 g/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泄漏出放射性元素碘﹣131,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则核外电子数为(

A.131 B.78 C.53 D.8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常用来焙制糕点,C、D、M均为氧化物,E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K为红棕色固体,J、X为黑色固体,H到K发生分解反应,难溶性碱加热会分解产生相应的两种氧化物,反应③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反应.

(1)写出A、L的化学式:A ;L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3)自然界中反应③的名称为

(4)反应④的实际应用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

(1)【查阅资料】甲同学查阅资料后,得到Fe(OH)2如下信息:

(2)【实验设计】甲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容器A中的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C,容器A中的反应仍在进行.

最终在 容器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该实验中涉及到主要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有(可以分步书写): .反应开始打开C的目的是

(3)【意外发现】实验表明上述实验中出现白色的沉淀会逐渐转变为灰绿色或绿色,那么如何解释出现灰绿色或绿色的现象呢?甲对上述实验中出现灰绿色或绿色的现象的解释是:

(4)【阐释异议】乙同学依据配色原理:白色和棕色不可能调配成绿色或灰绿色的常识,认为绿色可能是形成Fe(OH)2·nH2O所致.用热水浴的方式加热生成的绿色沉淀,观察到沉淀由绿变白的趋势.写出该实验中支持乙同学观点的化学方程式

(5)【深入验证】欢迎你参加该研究小组的讨论,请提出一种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的过程中,有助于对沉淀由“白”变“绿”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实验设计新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的化学式是H2O,写出该化学式可表示的意义(至少写三点);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 B:

C→D:

(3)在图中的物质间还存在一些转化关系,他们分别是: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