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I | 实验Ⅱ | 实验Ⅲ | |
稀盐酸和烧杯的质量/克 | 25+m | 25+m | 25+m |
加入的固体混合物质量/克 | 3.2 | 6.6 | 7.6 |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和烧杯质量/克 | 27.1+m | 29.4+m | 30.4+m |
分析 比较实验Ⅱ和实验Ⅲ可以知道加入固体样品实验Ⅲ比实验Ⅱ多1g,而剩余的固体的质量也是1g,所以可以判断实验Ⅱ中的盐酸完全反应,比较实验I和实验Ⅱ可以知道:实验Ⅱ加入的固体比实验1中多加了3.4g固体样品,而反应后溶液只增加了2.3g,说明实验I中的3.2g样品中的碳酸钠全部发生了反应,所以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实验I中的固体样品完全反应,可以据此结合化学方程式来进行求解.
解答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I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是(25+m)g+3.2g-(27.1+m)g=1.1g,由题意可知,每消耗3.2g样品中的碳酸钠全部发生了反应,生成气体1.1g,实验Ⅱ、Ⅲ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是2.2g,所以消耗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6.4g;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I中混合物中的Na2CO3全部反应
设3.2 g混合物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1.1g
$\frac{106}{x}$=$\frac{44}{1.1g}$
x=2.65g
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frac{2.65g}{3.2g}$×100%=82.8%
(3)测定混合物质量分数,可以用一定量的酸滴入质量一定的混合物至气泡不产生,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差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或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加入另一种能与CO32-生成沉淀的溶液,分离沉淀、称量.
故答案为:(1)1.1; 6.4;
(2)82.8%
(3)①用一定量的酸滴入质量一定的混合物至气泡不产生,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差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②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加入另一种能与CO32-生成沉淀的溶液,分离沉淀、称量.
(以上任一种方法或其他合理方法均得分)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通过表格分析有价值的数据,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气 | |
B. |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
C. | 铁锈能被稀硫酸或盐酸除去,因为铁锈能与这两种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 | |
D. | 浓硫酸可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滤时,滤纸高出漏斗边缘 | |
B. | 点燃未经验纯的氢气 | |
C. | 用手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 | |
D. | 在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地沿着玻璃棒倒入水里,并不断地搅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CuSO4═Cu+FeSO4 | B. | S+O2$\frac{\underline{\;点燃\;}}{\;}$S02 | ||
C. | 2KMnO4$\frac{\underline{\;加热\;}}{\;}$K2Mn04+Mn02+02↑ | D. | NaCl+AgN03═AgCl↓+NaN0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河豚鱼 | B. | 变质牛奶 | ||
C. | 残留有机磷农药的蔬菜 | D. |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