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制取烧碱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1)高温煅烧时,要将贝壳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

3)若要得到的固体C是纯净的烧碱,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

【答案】使反应速度加快 漏斗 玻璃棒 加入适量纯碱溶液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解析】

碳酸钙高温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1)高温煅烧时,要将贝壳进行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将贝壳进行粉碎的目的使反应速度加快;碳酸钙高温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就需要在加入纯碱时,要加入适量纯碱,使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故若要得到的固体C是纯净的烧碱,需要控制的条件是加入适量纯碱溶液。蒸发结晶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体现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图C、D中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C中_______、_______,D中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变化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表示图中_______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序号),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______电子(得到失去”)。下图①④三处元素中,与③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____(填序号)。

(2)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在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______

③在该反应中,_____(填化学式)具有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黄铜)

(1)黄铜可用来做热交换器,说明黄铜具有良好的_____

(2)试写出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鉴别黄铜和黄金多种方法,用灼烧法鉴别产生的现象及结论是_____

(4)用含锌废渣(主要成分为ZnO,杂质为FeOCuO)为原料制备七水硫酸锌(ZnSO47H2O)的流程如下:

(1)A的化学式____B的化学式_____

(2)除铁过程中,图1和图2分别表示温度、pH对除铁效果的影响。由图可知除铁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为宜,pH应控制在_____为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在生活中也应用广泛,如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在生活中常用作消毒剂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在物质分类中属于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氯酸钾和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相同_____

3)氯酸钾和高锰酸钾阳离子对应的碱都是_____(填化学式)。

4)高锰酸钾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浓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8H2O则“”中的化学式为_____,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价变为_____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图中仪器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他使用了仪器②③④⑨,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④的活塞,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锥形瓶外壁,若导管口有____________,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 CO2, 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

4)小王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灰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可能含有单质碳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用化学方法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

实验方法

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细铁丝分别放在充满空气、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

实验

集气瓶中的气体

空气

氧气

接通电源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

铁丝红热,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实验Ⅱ中,反应后有黑色固体生成,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接通电源后,对比Ⅰ、Ⅱ实验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初中化学做过的一些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图1是分解H2O2MnO2作用的探究实验.

步骤①的现象说明常温下过氧化______(填易分解不易分解);步骤③反应结束后向试管中加入5%H2O2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______,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接着还要完成的实验是______

2)在《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我们进行过下列一些实验(如图2),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一选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优点是______

②实验二设计的目的是在不使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也能证明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______,当观察到______时,证明酸碱之间的反应已经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小明在20℃时进行的系列实验示意图,①-⑤表示实验所得溶液;图2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KNO3的溶解度(S)=________;⑤是 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50℃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是:w1______w2(填“>”“=”或“<”).

(3)小明发现:升温至50℃,②→③的过程中有少量水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①、②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④→⑤的过程中析出KNO3晶体53.9g

(4)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的实验操作为:加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____→过滤→洗涤→干燥→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