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甲、乙两物质(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升高温度后,甲、乙的溶解度都变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由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而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
解答:解: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则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甲,形成饱和溶液,则t2℃时,在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故选项说法错误.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乙的溶解度均增大,但由于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当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探究让化学更具魅力,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1)同学们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后,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处理:过滤,取滤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图中纵坐标(y)表示
生成沉淀的质量,
生成沉淀的质量,
,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03↓+2NaCl,
CaCl2+Na2CO3=CaC03↓+2NaCl,
,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CaCl2
NaCl、CaCl2
,C点时溶液的 pH
(填“>”“<”“=”)7.
(2)如图所示,一同学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小气球鼓了起来.请写出符合这一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①置换反应
Zn+2HCl=ZnCl2+H2
Zn+2HCl=ZnCl2+H2

②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3)实验室中,同学们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形   成   的   原   因
可能是CaCO3 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可能是
Ca(OH)2
Ca(OH)2
随着气温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会
变小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以上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②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只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  验  步  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白色粉末中含Ca(OH)2
白色粉末中含Ca(OH)2
往上述试管内残留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
③交流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溶液时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B
AB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