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薄膜;
(2)图中发生反应后能生成色固体,做该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可以防止;
(3)生活中常作“双吸剂”的物质是 .
【答案】
(1)氧化铝
(2)黑;集气瓶破裂
(3)铁粉
【解析】解:(1)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从而使铝有较好的抗腐蚀性;(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的现象解答,做该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可以防止生成物溶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3)铁粉能与水和氧气同时反应,故常用于食品保鲜,故填:能与水和氧气反应.故答案为:(1)氧化铝(或三氧化二铝或Al2O3或氧化物)(2)黑;集气瓶破裂;(3)铁粉.
根据在常温下铝与空气氧气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及现象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肯定大于6 mL B.肯定小于6 mL
C.肯定等于6 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不含结晶水的某物质的溶液甲经历如下的变化:
甲溶液 乙溶液 丙溶液
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将甲溶液一次性蒸发20g水,则析出晶体5g
B.若将丙溶液再蒸发10g水,则析出的晶体质量一定大于5g
C.乙溶液和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同
D.若乙溶液是饱和溶液,甲溶液加入5g晶体即达到饱和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6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求:
(1)维生素C的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2)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验证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某校乙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并验证:
【实验方案】如图探究实验
【实验现象】反应后,乙兴趣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中的(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解释与结论】
乙兴趣小组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 .
【反思与评价】若乙小组使用的试剂不变但要得到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结论,你认为应对实验方案进行怎样的改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格鲁吉亚前总理在寓所中毒身亡,各种迹象表明他死于煤气中毒,生活中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其原因是 ( )
A.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 一氧化碳将血液中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
D.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为确认其中的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到其中去,回答有关问题.
【进行猜想】猜想Ⅰ:该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该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该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 IV:该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
【查阅资料】常温下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1)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该溶液的溶质不是NaHCO3 , 因为常温下NaHC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是(精确到01.%). 【进行实验】测定溶液的pH大于7,该溶液的溶质不是(填化学式).
(2)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可以判断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获得结论】
该瓶原来装的无色溶液的溶质是NaOH,并且(填“没有”、“部分”或“全部”)变质.
【拓展】
提纯该无色溶液的步骤是:先向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然后过滤.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