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认识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
B.常温下可用Fe与AgCl反应制取Ag
C.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H2SO4
D.可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青篙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关于青篙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属于氧化物
C.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D.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从A或B两组趣味实验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 B |
(1)向一盛有少量干冰的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热水,立即产生浓厚的白雾,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 (2)另取一盛有适量澄清石灰水的玻璃容器,向其中加入少量干冰,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最终杯中液面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碗中液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猜想可能是镁与N2或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针对猜想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1)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______(填字母)
(2)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N2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3)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反思: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二】镁带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产生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该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写出化学式,下同)
【探究结论】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___________反应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作用.
(1)自来水厂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 吸附、消毒等;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预防水污染的措施有 (写一条即可).
(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填“对”或“错”);
②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 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
③t2℃用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置甲、乙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 乙(填“>”“<”或“=”);
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物质溶液,以下操作中会导致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好的溶液向细口瓶转移时溅出
C、固体甲中含有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2CuSO4+2H2O.
(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除了需要氧气,还需要空气中的 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空气为原料来制取氧气
B.水中的生物能依靠溶在水中的少量氧气而生存
C.氧气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在常温下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