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工业上用甲和乙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如图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甲的化学式为C2H4
B. 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 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
由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利用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完成对所得结论的评价。
A、由甲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故结论A正确;
B、由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乙物质是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结论B正确;
C、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属于氧化物;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不属于氧化物。故结论C不正确;
D、由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故结论D正确;
故选:C。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镁样品3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杂质不含镁元素且不与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_g。
样品中含镁元素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
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从t3℃降至t2℃时,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B. 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
C. 甲中含少量乙时,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D. t1℃时,30g丙物质加人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8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甲、乙、丙、丁四种常见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示意图.
(1)上述四种金属可以分为两类,其中除一种金属外,可以归为一类的是______等几种金属.
(2)若乙是金属Zn,则丙可能是______,请你说出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X、Y、Z三种金属在容器中的反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Z三种金属均发生了置换反应
B.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
C. 若Z能从金属Y的盐溶液里置换出Y,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
D. 若X为金属锌,则Y可能是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t1℃时,将20gB物质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 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 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D 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气体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由实验E可得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
(2)若要制取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目的 | 鉴别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证明CO2能和水反应 | 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实验 设计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 ① | ② | ③ | ④ |
镁条长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 | 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 | |||
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 | 无 | 少量 | 较多 | 很多 |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___,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C | 加入适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 |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