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作为质量基准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计算(保留三位小数):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2)一个镁原子的质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问答题
(7分)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或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A.量筒读数 | B.过滤 | C.木炭还原氧化铜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在按书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装置内的氧气低于一定含量时,红磷就不再与氧气反应,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有老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在一容器中倒入刚拆封的“暖宝宝”黑色粉末,再在上面放足量的白磷,迅速扣上烧杯,随后白磷自然,利用这一装置可更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对此同学们做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该粉末可能是木炭粉;
猜想二:该粉末可能是铁粉.
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有同学认为猜想一肯定是错误的,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2)通过实验证明加入的黑色粉末是铁粉.加入铁粉后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两种,一种是用聚乙烯制成的,另一种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通过查阅资料知:聚乙烯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而聚氯乙烯完全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则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1)鉴别这两种塑料袋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塑料燃烧的产物。实验时,若B、C两瓶都观察到明显现象,则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C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此可判断A瓶中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一)某班同学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 B.只有②④ |
C.只有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A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C两种物质,铁能在C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D,B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物质。写出A、B、C、D四中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物质用途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石墨可以制铅笔芯 |
B.氮气是食品包装中的一种防腐剂 |
C.活性炭可以用于软化硬水 |
D.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问答题
“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1)如果A是葡萄糖(C6H12O6),它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碳”是指 (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
(3)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3O22CO2+3H2O,R的化学式为 。
(4)碳酸钾是无机盐,写出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科学家用NaOH溶液喷淋吸收CO2(如图).对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方法中包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
B.物质是①是Na2CO3溶液 |
C.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
D.整个过程至少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金属M置于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而将其置于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由此可判断M、Zn、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M、Zn、Cu | B.Zn、M、Cu | C.Zn、Cu、M | D.Cu、 M、Z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