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氧原子 B.碳原子
C.氧原子和碳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白磷和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同学们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如上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白磷,两个注射器和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60 mL空气。加热装有白磷的玻璃管至白磷燃烧
②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燃着的白磷熄灭
③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ⅰ.玻璃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ⅱ.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
ⅲ.步骤③中,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密闭系统内气体体积为______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高存文、王晶禹,原文有删改)。
近年来,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粉尘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
当煤粉、面粉和铝粉等可燃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引发燃烧,短时间内火焰迅速传播,释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气压引起爆炸。燃烧时气压和气压上升速率越大,爆炸威力也越大。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得出:粉尘爆炸除与粉尘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会受到粉尘浓度、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氧气含量和容器形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是不同氧气浓度下,煤粉在密闭容器中爆炸时气压上升速率的测定结果。
图中显示,发生爆炸时在粉尘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上升速率随氧气浓度减小而降低。
粉尘容易产生二次爆炸。粉尘发生第一次爆炸时,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压力减小,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破坏力更大。
粉尘爆炸可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预防。如:通风除尘、向密闭容器或管道中充入氮气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粉尘爆炸”所需的条件是______(填序号)。
a.悬浮的粉尘浓度b.氧气c.引起粉尘爆炸的温度
(2)依据曲线图得出“当氧气浓度为21%、粉尘浓度小于a值时,爆炸威力随粉尘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分析其原因______。
(3)引发第二次爆炸的粉尘来源是______。
(4)淀粉厂在输送淀粉的管道中充入N2,这种做法可预防粉尘爆炸的原因是______。
(5)除文中列举的预防措施外,请你再举一条防止粉尘爆炸的措施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1)用仪器X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试液由__________顺序先后变成____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按如图所示的硫酸知识网络填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写出两个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结出酸的两条化学性质的反应规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填化学式).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和___组成的.
(2)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人们常用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__说明是硬水(填现象);生活中可用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
(3)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