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 关闭阀门 ② 浇水 ③加水 ④火焰飞溅

(1)图①和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水,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下学期质量监测理化综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A、B、C、D、E、F之间存在如右图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气体肥料;D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D→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靖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O2)会转变成臭氧(O3),氧气(O2)和臭氧(O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 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靖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生活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了变化

C. 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 轮胎充气——分子间有空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宿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H2CO3等物质反应。

【实验一】证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学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你认为上述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方案二: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1)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宿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燃烧法可以鉴别羊毛和蚕丝 B.钢铁腐蚀、汽油燃烧均属于缓慢氧化

C.黄曲霉素可用作抗生素 D.铵态氮肥和熟石灰不能混合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奉贤区九年级4月调研考试(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绿色化学”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A. C2H4 B. CH4O C. C2H6O D. C2H4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4月调研考试(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与内容。

【探究一】中和反应的探究

①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I.a点所示溶液的pH_____7(选填“>”、“<”或“=”)。

II.证明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探究二】烧碱成分的探究

②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_。

II.向上述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

乙同学质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III.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 验 步 骤

实验现象

a.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把滤液分成两份。

产生白色沉淀

b.向一份滤液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c.向另一份滤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请分析:

步骤a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

步骤b证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样品(久置的工业烧碱)成分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