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有关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B.用电子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
C.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制成10mL酒精溶液
【答案】分析: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和量筒容量接近的量筒,以减少误差.
B、电子天平的精确度为0.1g.
C、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收集方法,题中要求收集纯净氧气.
D、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溶液的体积一般没有加和性.
解答:解:A、正确,因为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要选择和量筒容量接近的量筒.
B、正确,电子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可以称取5.6g.
C、正确,用排水法可以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
D、错误,由于酒精和水的密度不相等,所以混合后体积不是10mL.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称量容器的精确度进行考查,在实验记录数据时必须依据所选仪器的精确度进行记录,否则数据就没有意义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解于水,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水.
(1)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总结出氨的物理性质是
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写出一条即可);
(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使用的实验装置: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①采用上述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
A
A
(填装置序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②同学们一致认为,选择C装置收集氨气不合理,理由是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③装置A除用作某些气体的发生装置外,还可进行其它实验,如
加热碳酸氢铵
加热碳酸氢铵
(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分别表示N2、H2、NH3.在催化剂表面(下图中表示催化剂表面)N2和H2反应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可用五张图表示如下:

①观察上图,可发现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E→
D
D
A
A
B
B
→C(在括号中填写其它三张图示的序号);
②综合以上五张图示,你能总结出的有关化学反应的一条结论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利用氨气进行“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a.将干燥的集气瓶B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氢气体并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K3处于关闭状态至操作b 完成为止);
b.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气瓶A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氨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
K1
K1
(选填“K1”或“K2”)处导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气;
c.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两只集气瓶中都出现白烟(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的细小颗粒).
①写出c步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NH3+HCl=NH4Cl
NH3+HCl=NH4Cl

②上述c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
微粒(或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微粒(或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近期发生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国家规定:每100g婴幼儿奶粉中蛋白质必须达12g-25g.为了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为氨气,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
①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一种氨基酸,丙氨酸中C、H、O、N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36:7:32:14
36:7:32:14

②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30g尿素中含氮元素
14
14
g.
③图2是某奶粉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现取该奶粉样品100g,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氨气的质量为3.74g.

通过计算说明:该奶粉包装袋上所注蛋白质的含量是否真实(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帮忙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一瓶标签部分残缺的药品,标签上依稀可见“电石”、“工业品”、“日期:2006”字样.打开瓶盖一看,发现瓶内装的是一些白色粉状和块状固体混合物.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对这瓶药品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1)电石的成分主要是碳化钙(CaC2),工业品为灰黑色块状物.电石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生成乙炔(C2H2),并放出热量,实验室可用电石和水制取少量乙炔.有关反应方程式:
CaC2+2H2O═Ca(OH)2+C2H2   
(2)乙炔微溶于水,能在氧气中燃烧,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温度可达3600度,可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
【提出问题】(1)实验室如何用电石和水制取少量乙炔?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2)这瓶电石是否变质了?
实验Ⅰ:用电石和水制取少量乙炔并验证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实验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试管
;②
锥形瓶
锥形瓶

(2)可用制取少量乙炔的反应装置是
B
B
(填符号).该反应装置还可用于制取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收集该气体的装置可用
E
E
(填符号),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3)实验时,发现制取乙炔的反应十分剧烈,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c
ac
(填符号).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改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
(4)用A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5)在点燃乙炔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检验乙炔的纯度
检验乙炔的纯度
.点燃乙炔时火焰明亮,把用澄清石灰水荡洗过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白色固体出现,把冷且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已知乙炔完全燃烧产物只有两种,则上述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2C2H2+5O2
 点燃 
.
 
4CO2+2H2O
2C2H2+5O2
 点燃 
.
 
4CO2+2H2O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实验Ⅱ:检验这瓶电石是否变质
(1)取少量试剂瓶内的白色粉状固体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没有明显现象;取少量试剂瓶内的块状固体于试管中,加少量水,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说明这瓶电石
填“有”或“没有”)变质.
(2)分析了电石变质的可能原因后,兴趣小组同学认为试剂瓶内的白色粉状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也可能是碳酸钙,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并滴加几滴无色酚酞
②或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①试管中的液体呈红色

没有气泡冒出
没有气泡冒出
①样品中含有: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

②样品中不含有碳酸钙.                   
(3)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说明电石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与
水蒸气
水蒸气
反应而变质,因此,保存电石时应
保持干燥
保持干燥
注意
密封
密封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8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有关氧气的系列探究实验。

探究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⑴如右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式表

达式是:                  

⑵小明同学认为可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⑶小芳同学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结果却发现水几乎没有倒吸。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

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⑷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探究二:以下是该小组探究影响H2O2溶液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5

1

20

0.1

4

16.75

15

1

20

0.1

4

6.04

30

5

35

0

2

49.21

30

5

55

0

2

10.76

⑴写出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⑵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_有关;

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通过上述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使用MnO2可以加快H2O2溶液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解于水,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水.
(1)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总结出氨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使用的实验装置: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①采用上述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______(填装置序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②同学们一致认为,选择C装置收集氨气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③装置A除用作某些气体的发生装置外,还可进行其它实验,如______(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分别表示N2、H2、NH3.在催化剂表面(下图中表示催化剂表面)N2和H2反应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可用五张图表示如下:

①观察上图,可发现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E→______→______→______→C(在括号中填写其它三张图示的序号);
②综合以上五张图示,你能总结出的有关化学反应的一条结论是:______.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利用氨气进行“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a.将干燥的集气瓶B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氢气体并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K3处于关闭状态至操作b 完成为止);
b.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气瓶A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氨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______(选填“K1”或“K2”)处导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气;
c.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两只集气瓶中都出现白烟(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的细小颗粒).
①写出c步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
②上述c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______.
(5)近期发生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国家规定:每100g婴幼儿奶粉中蛋白质必须达12g-25g.为了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为氨气,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
①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一种氨基酸,丙氨酸中C、H、O、N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②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30g尿素中含氮元素______g.
③图2是某奶粉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现取该奶粉样品100g,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氨气的质量为3.74g.

通过计算说明:该奶粉包装袋上所注蛋白质的含量是否真实(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