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二氧化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消毒剂.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受光照、振动或加热等影响可发生爆炸,但在水溶液中无危险性.自来水厂以亚氯酸钠(NaClO2)和盐酸为原料,用二氧化氯发生器现场制二氧化氯,再投加到水中进行消毒.
研究人员发现:1.0mg/L氯气与0.5mg/L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相当,氯气和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都会产生三氯甲烷(有毒副产物).某研究小组采集了同一水源的水样,在40℃时,对两种消毒剂的浓度与产生三氯甲烷的浓度关系进行了对比实验.得出的数据如图1和图2所示.
上述实验表明:氯气和二氧化氯在消毒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使用二氧化氯做消毒剂比用氯气更安全.通过不断完善制备与应用技术,二氧化氯在净水领域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二氧化氯的一条物理性质: .
(2)需要现场制二氧化氯的原因是 .
(3)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5NaClO2+4HCl═4ClO2++2H2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浓度相同时,氯气和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相当
B.40℃时4.0mg/L的氯气在0~20h内产生的三氯甲烷明显增多
C.40℃时0.8mg/L的二氧化氯在0~20h内产生的三氯甲烷明显增多
(5)对比图1和图2,找出能说明“氯气和二氧化氯在消毒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二氧化氯比氯气更安全”的依据: .
【答案】
(1)极易溶于水
(2)二氧化氯受光照、振动或加热等影响可发生爆炸
(3)5NaCl
(4)B
(5)在0~50h内,0.5mg/L二氧化氯比1.0mg/L氯气产生的三氯甲烷都少
【解析】解:(1)从题目信息可知,二氧化氯黄绿色、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二氧化氯受光照、振动或加热等影响可发生爆炸,所以要现场进行制取,减少危险发生;(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少5个钠原子和5个氯原子,故化学方程式中缺少的部分是5NaCl;(4)由题目信息可知,40℃时4.0mg/L的氯气在0~20h内产生的三氯甲烷明显增多;(5)由图示可知,在0~50 h内,0.5 mg/L二氧化氯比1.0 mg/L氯气产生的三氯甲烷都少,所以二氧化氯比氯气更安全; 故答案为:(1)极易溶于水;(2)二氧化氯受光照、振动或加热等影响可发生爆炸;(3)5NaCl; (4)B;(5)在0~50 h内,0.5 mg/L二氧化氯比1.0 mg/L氯气产生的三氯甲烷都少;
(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2)根据二氧化氯的性质分析解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4)根据图示分析解答;(5)根据题目信息分析解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B. 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C.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D.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对地球生命有重要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其乐无穷.
(1)用所给的实验用品,根据表格中相应的实验结论,画出实验示意图①,填写实验现象②和③.(实验用品:一个烧杯,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火柴)
实验示意图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② |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
① | ③ | 火灾逃生时,需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
(2)创新实验:无标签试剂瓶中有一种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可能是硫化铜或硫化亚铜. 查阅资料可知:
硫化铜(CuS)和硫化亚铜(Cu2S)在空气中灼烧分别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2CuS+3O2 2CuO+2SO2 Cu2S+2O2 2CuO+SO2
某同学用天平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待测黑色固体与钳埚中,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后再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若灼烧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则该固体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铵固体属于复合肥,溶于水后温度降低
B. 蒸发结晶时,溶液完全蒸干后,熄灭酒精灯
C. 用洗洁精将油污乳化后形成溶液
D. 石油分馏可以得到煤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供给人体呼吸的物质是____________;(2)硫酸铜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
(3)自然界最小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