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物质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 酸中一定含有原子团 B. 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 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思想,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A. H2、O2、N2 B. HCl、H2SO4、NaHSO4
C. NaOH、KOH、NH3·H2O D. NaCl、NaHCO3、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等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示】①CO2+2NaOH=Na2CO3+H2O;②NaOH易溶于水;③浓硫酸能吸水。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猜想1 | 猜想2 | 猜想3 |
只有CO | 只有CO2 |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1)观察到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观察到: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 ;
②E装置中出现 的现象。上述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其中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猜测3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了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后,设计了如下几个小实验,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探究碳的还原性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
(2)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这样的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天然水的组成
(1)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天然水的组成,从学校附近的人工湖边收集了一瓶湖水,发现收集的湖水中含有大量杂质无法实验,因此决定先进行过滤,装置图如图所示,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二次过滤后可进行下一步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管1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最终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新材料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下列是不同年代常用的门。
⑴图示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⑵铁门容易生锈。常采用的防锈措施有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请写出用稀硫酸与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⑶由门所用材料的变迁,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下图:
⑴实验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
⑵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且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他们选用了B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与C相比,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用H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_端进入。
⑷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 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
(3)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g。
(4)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