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D.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答案】D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B正确;
C、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至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C正确;
D、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向一定质量和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65份的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64份的铜,65份的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56份的铁,锌和氯化铜反应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锌和氯化亚铁反应,没有加锌粒时,溶液中的氯化锌质量应为零,图像应从原点开始,故D不正确。故选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推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归纳与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 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 铝比铁活泼,所以通常情况下铁的抗腐蚀性能比铝强
D. 进行得很慢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则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有气泡产生原因,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8.5g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为9.2g。
②将该9.2g固体与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消耗盐酸50.0g。根据实验绘制如图所示反应时间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图。
根据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下列计算和分析:
(1)根据图像可知,步骤②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_______。
(2)步骤①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_______。
(3)步骤①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步骤②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取的Fe的质量8.5g。
(4)由上面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Fe和CuSO4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原因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
(2)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若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②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①_____(填字母),实验时,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②_____,然后,把导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捂住锥形瓶的中上部,使锥形瓶内气体③____,压强④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部分气体导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⑤__口(选填“①”或“②”)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
(2)利用甲装置,选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利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制取氢气,反应方程式为_____,为使实验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氢气应选择装置_____(填“戊”或“已”),若改用装置丁收集,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填“e”或“f”)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气体制备、收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请你结合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比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
(4)若要用D装置干燥氢气,可将气体通入装有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的D装置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12 滚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CaC12 猜想II:有__________
猜想III:有CaC12和Ca(OH)2 猜想IV: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通入CO2 | 滴加Na2CO3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II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