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甑皮岩”古人类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集野果
B.狩猎捕鱼
C.缝制衣服
D.钻木取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请对下列错误观点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否定例证.
错误观点 | 否定例证 | |
① |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举例:CuO+CO Cu+CO2 |
② |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
③ |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
④ |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的口部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 )
A.量筒
B.集气瓶
C.烧杯
D.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
C.蜡烛燃烧时,部分蜡烛受热熔化
D.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黄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州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黄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州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在所取气体中加入 | 含有二氧化碳 |
(2)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
①红磷的着火点(即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②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收集到的竹子中的气体的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①两个方案实验时第一步操作均是
②按照方案二探究时,凸透镜照射后,广口瓶中的实验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打开止水夹后,实验现象是 , 如果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则实验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 原因是 .
③经过A,B两组同学们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