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 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 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D. 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F气体制取与性质的组合装置,打开活塞K,很快看到F装置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利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__________;
(3)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E装置中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
(6)小华用G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位置过高,他调节试管过度需要操作的旋钮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铁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 ,醋酸由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水煤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燃料,以下是生产水煤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亮在实验室用一块生铁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到生铁表面出现,同时发现充分反应后的液体中有少量黑色不溶物。
提出问题:这种黑色不溶物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这种黑色不溶物中可能含碳。
设计方案:将黑色固体灼烧,若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就会有________气体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要想进一步确定这种气体,可以用____________检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进行实验:小亮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到了预想的结果。
解释与结论:由此小亮得出结论:
(1)生铁中_________ 碳(含或不含);
(2)碳与稀盐酸_____反应(能或不能),铁与稀盐酸_______(能或不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称量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0.1 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g。
(2)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现有下列仪器及部分药品(药品自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⑧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常温下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A 中固体逐渐减 少,发生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 化。C 中有气泡,溶液颜色____。
(4)有同学称取了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样品,加入 到盛有 146.0g 稀盐酸的烧杯中,发现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 量减少了 0.3g,请问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欲配制49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老师为它们提供了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1)通过计算,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g。
(2)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则配制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
(3)A和B是两个同学稀释浓硫酸操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填“A”或“B”)。 . \ }
(4)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 (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 。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