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铼是地壳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2017年9月2日,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下图是铼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铼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在制造火箭、导弹上用作耐高温涂层。在高温下用氢气还原高铼酸铵(NH4ReO4)可制成金属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信息中,铼的原子序数为_____。
(2)金属铼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
(3)高铼酸铵(NH4ReO4)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4)铼在高温下能与硫化合形成二硫化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了测定CaCl2和CaCO3固体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将20g固体混合物放于烧杯内,再取100g盐酸,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 1.1 | m | 3.3 | 4.4 | 4.4 |
问:(1)表中m的值为 g;
(2)原固体混合物中的CaCO3质量分数为 。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是______(写一个即可),A与E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
(2)B与C反应的现象是______,C与E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3)E→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写一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农业上通常用E和F配制农药波尔多液,G是紫红色固体。(图中“一”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
(3)在反应①-⑥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________)
A 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 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 S2-:“2”表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烷(CH4)与CO的性质有诸多相似处: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等。下图A装置烧瓶内储存的气体可能是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CH4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金属单质、二氧化碳和水: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
Ⅰ.装置B的玻璃管中盛入足量的CuO固体;
Ⅱ.将3.0g足量的NaOH浓溶液通过分液漏斗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
Ⅲ.按A→C→B→C→…的顺序连接成装置图乙,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再打开K2,加热B装置中足量的CuO固体,充分反应(反应前装置内空气已排尽);
Ⅳ.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物质的质量为3.1g,B装置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48g,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
(1)写出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其中CH4具有的性质为______;
(2)步骤中通入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两个装置C中试剂应相同,第一个装置C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通过数据分析,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液,为了贮存运输和使用的方便,工业上采用“醇析法”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过碳酸钠(2Na2CO3·H2O)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不稳定,受热、遇水易分解,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结晶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常用的稳定剂有氯化镁和硅酸钠(Na2SiO3),生产中稳定剂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不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生产流程中回收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甲、乙的质量比等于丙、丁的质量比
D、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石家庄联考)化学课上,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他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
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 | _________ |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
(交流与提高)
①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________(填序号)。
a酚酞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 c稀盐酸 d锌粒 e氯化钙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