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
A_____、B_____、D_____、E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 中有一处需进行改进,所作改进是_____。
(3)若用 B 装置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装置 B 中反应太剧烈,为使反应变缓,可采用的措施是将 B 装置中的仪器①换成另一种仪器,则它的名称 是_____。
(4)实验室采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时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在 A ~ E 中选择),若用 F 装置(装满水)来收集并测定所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则气体应从 c 管 口通入,将水排入 G 装置,结果发现所测体积偏小,原因是 _____ 。
(5)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装置(填序号),若使用装置 H 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填“e”或“f”)管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肖红同学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
(1)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3)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粒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简要地说明实验步骤: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KNO3溶液一定析出晶体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在20 °C时,100g 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含有12g氯化镁,则20°C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12g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铜晶体用作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下图是由废铜料 (含铁)生产硫酸铜晶体的流程:
(1)途径I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现象是_____。
(2)途径Ⅱ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R的化学式是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锌与浓硫酸也能发生类似上述②的反应。现取足量锌与浓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除产生上述气体R外,还有另一种气体生成。请你根据锌的化学性质,推断另一种气体的可能是_____。
(4)通过途径I或途径II制取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悬否相等?_____ (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一定质量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溶液中溶质为
B.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C.b~c段,溶液颜色逐渐加深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的成分,取10g该合金经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再加人93.7g质量分 数为20%的稀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反应过程中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g该合金中铜的质量为_____g。
(2)试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必须写出解题过程)
①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
②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丽同学取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m g置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不断搅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m g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克;
(2)当加入51.6g稀硫酸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B装置可以作为很多气体的发生装置,写出能用B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写1个);
(3)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4)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如果用图F收集氨气,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进入,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_____(填写物质名称)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