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镆是近期刚确定中文名称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镆元素为金属元素
B.镆的原子序数为115
C.镆原子在的质子数为115
D.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3
【答案】D
【解析】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镆,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5,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5,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其原子核内有115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数为11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横轴表示反应时间,纵轴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配制7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用25%的氯化钠溶液g;配制时应选用mL(填“10”、“50”或“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除量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观察与思考】
发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反思与结论】
实验结论: 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 .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
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 和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为;b为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CO2通过E装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小明在实验中用C装置收集到一瓶CO2 , 为了弄清其中道理,他采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是(填数字序号). ①置之不理 ②查阅资料 ③交流讨论 ④请教老师
(4)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实验过程]检查装置气密性,如图2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 | 打开弹簧夹K1 , 关闭弹簧夹K2、K3、K4 . 将20mL水注入锥形瓶F中,关闭弹簧夹K1 , 振荡瓶G,打开弹簧夹K2 | 无明显现象 |
Ⅱ | 关闭弹簧夹K2 , 打开弹簧夹K4 , 将20mL 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H中,关闭弹簧夹K4 , 振荡瓶H,打开弹簧夹K1 | 锥形瓶G中的热水剧烈沸腾 |
[实验分析]锥形瓶G在热水剧烈沸腾的原因是 .
[实验反思]有观点认为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Ⅱ,即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你对该观点的看法是(选填“赞同”或“不赞同”),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1)铝很活波,但铝制品使用的时间却很长. , 反应类型
(2)古代湿法炼铜,“曾青的铁则化为铜” , 反应类型
(3)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