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方法制氧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该物质不仅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且在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也可以制得氧气,实验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固体进入导管,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小王同学在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发现水槽中的水倒流入导管,此时他可以采取的最简单的操作是拔下橡皮塞.

分析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催化剂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会改变的物质;高锰酸钾制氧气中注意事项较多: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口塞棉花团、试管夹的位置、酒精灯外焰加热、实验结束后要先移导管后移灯等.

解答 解:
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有关催化剂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作用和探究某物质是不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要探究一种物质能否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必须同时具备上述特点;由于高锰酸钾加热时会飞溅,所以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为防止防止水蒸气冷凝成的小水滴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实验结束时若先移去酒精灯,试管内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中的水被压入试管,热的试管遇到冷水,会炸裂,因此实验结束后要先移导管后移灯.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发现水槽中的水倒流入导管,此时他可以采取的最简单的操作是拔下橡皮塞.
故答案为:分解  催化  加快反应速率  质量  化学性质  防止高锰酸钾固体进入导管  防止冷凝水倒流  拔下橡皮塞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催化剂的定义、气体制备原理和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金属元素,按含量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Na、Ca、Fe、AlB.Al、Fe、Na、CaC.Fe、Al、Ca、NaD.Al、Fe、Ca、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C.
A.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
B.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C.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
D.把块状固体横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直立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1)、(6)(填序号,下同),属于盐的是(3)、(4)、(12).
(1)氢氧化铜   (2)硫酸  (3)碳酸钠   (4)石灰石   (5)乙醇   (6)氢氧化钠
(7)双氧水 (8)铁锈   (9)碳酸   (10)水   (11)生石灰  (12)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B.被污染了的空气会损害人体的健康
C.自然界的水往往是硬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为了不使水源被污染,应关闭所有的化工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
温室气体还有哪些?
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CO2),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
目前,产生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森林大火等,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图①装置制备CO2气体,却始终收集不到气体,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长颈漏斗未插入液面以下
(2)图②所示装置可以用于模拟研究甲烷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的情况,该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的数据是什么?温度计的读数
(3)该小组用图③所示装置进行CO2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CO2气体,右侧集气瓶中应盛放什么气体?实验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什么现象时才可以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空气;植物油a端下降,b端上升
(4)温室效应正日益加剧,请你谈谈中学生能为减缓温室效应做些什么?少坐汽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或随手关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量筒量取40ml的液体时,俯视读数,则所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
A.大于40mlB.小于40mlC.40ml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现有100g 98%的浓硫酸,欲将其稀释为9.8%的稀硫酸,需水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例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溶液)均能变红.
【讨论分析】①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②经过认真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设计】③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为了解决“空气中氧气”的问题,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现象结论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试验方法】④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现象和结论: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有关
方案二:将滴有酚酞溶液且质量分数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或做对比实验,取质量分数大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后,滴入酚酞溶液
现象和结论: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2)李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指出很多反应可以归纳,如: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铜等与硫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都含有硫酸铜和水.
同学们兴趣很高,也进行了归纳,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物中有NaCl和H2O,甲物质可以是NaOH和Na2CO3(请填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