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    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

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所示):

① 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1、图2)。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                

图1:澄清石灰水与Na2CO3溶液反应         

图2澄清石灰水与NaHCO3溶液反应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                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

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              ;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        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                 方法除去。

(2)把105g氯化钙溶液与100g5.3%的碳酸钠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答案】

(1)Ca(OH)+ Na2CO3 = CaCO3↓+ 2NaOH      Ca2+ 、 OH 、 HCO3(答全才给分)

(2)气泡产生(3)试管中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不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合理就给分)

【拓展应用】(1)      加热     

(2)2.925%

【解析】[问题讨论](1)通过分析图中有关反应物混合前后离子的变化,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和参与反应的离子.

(2)根据所给信息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可知该反应既有白色沉淀又有气体产生,而碳酸钠和

CaCl2溶液反应只有沉淀生成.

[拓展应用](1)因为碳酸氢钠不稳定,可用加热进行除杂

(2)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其中溶质氯化钠质量为样品中氯化钠与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利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y  (格式1分)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106     100       117

   100g×5.3%  y         x

    

x = 5.85g(1分)            y = 5g

答: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2.925%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1)《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该实验的目的探究
可燃物
可燃物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的可然物是指
酒精
酒精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
棉花
棉花
不燃烧.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隔绝氧气
隔绝氧气

(3)“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图A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导热
导热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②图B实验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连云港)“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导热
导热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空气
空气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盐酸
盐酸
洗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
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HCl+NaOH═NaCl+H2O
,属于
复分解
复分解
反应(填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精英家教网
(1)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测量导电性,发现
 
(填:能或不能)导线,其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
 
微粒.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 燃烧的条件  B. 铁钉生锈的条件  C. 证明CO2与NaOH反应  D. 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1)《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该实验的目的探究__________        ____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的可然物是指__       ________,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___              ___不燃烧。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3)“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图A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②图B实验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