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管甲 | 烧杯① | 滴管乙 | 烧杯② | |
试剂 | H2O | MnO2 |
分析 (1)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2)根据碳酸是由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形成,先控制与水接触即可;(3)根据气球膨胀可能由于产生气体或溶于水放热来考虑.
解答 解:(1)由于氨水和酚酞试液不在一个烧杯中,但酚酞试液变红了,说明氨水进入了酚酞试液中,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说明了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才运动到酚酞试液中的,所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要先通过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发现石蕊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色,再滴加水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由于甲中滴管是水,所以该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所以烧杯①中可以是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
故答案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不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时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变成红色;(3)NaOH;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因为烧杯②中含有镁,所以金属可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气球鼓起,所以酸可以是硫酸或盐酸.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要考虑气球鼓起的原因是压强增大,可能产生气体或溶于水放出热量,要熟记溶于水放热的常见物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向氯化钙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 | |
B. | ![]() 向饱和Ca (OH) 2溶液中不断加入CaO固体 | |
C. | ![]() 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 |
D. | ![]()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 B. | 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 ||
C. | 该实验证明水中含有氧气和氢气 | D. | 该实验通的是直流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 |
C.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 |
D. | 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能生成碳酸,因而使石蕊试液变红 | B. | 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反应,使其变红 | ||
C. | 它溶解在水里形成二氧化碳溶液 | D. | 以上解释都不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