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对下列有关物质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2.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3. C.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4.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铁
B
分析:A、运用硫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解答.
B、运用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解答.
C、运用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解答.
D、运用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解答.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不是发出黄色火焰故A说法不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说法正确.
C、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只有烟没有白雾,故C说法不正确.
D、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但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
故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属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只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不难回答,但要注意描述现象一定要言简意赅,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同学们学习了《金属与矿物》一章后,对金属的有关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探究一:某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发现CO与CuO加热后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请你参与该小组的研究过程并完成相关任务:
精英家教网
[研究课题]探究红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有关物质的颜色:CuO粉末:黑色,Cu2O粉末:红色
(2)CuO和Cu2O都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uO十H2SO4=CuSO4+H2O
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实验]
(1)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一种物质,请猜想它的成分,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测.
猜想 简单实验方案 现象 CO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粉末为Cu   不反应 CuO+CO=Cu+CO2
  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生成红色粉末 2CuO+CO=Cu2O+CO2
(2)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要确定粉末中两种物质的质量分数,还需要通过有关数据计算进行判断.下列数据为计算依据的是(
 

A.反应前CuO粉末的质量;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
C.通入CO的质量;D.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
探究二:实验室通常利用反应“Zn+H2SO4=ZnSO4+H2↑”可以制氢气.
(1)探究小组发现实验室制氢气常用粗锌(含杂质的锌)而不用纯锌,原因是粗锌跟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比纯锌快.现将等质量的两份纯锌粉分别加入a,b两个烧杯中,两烧杯中均各盛有相同的过量稀硫酸,同时向a烧杯中加入少量的CuO粉末,充分反应后两烧杯中:
①产生氢气的质量:a
 
b(填“<,>,或=”)
②产生氢气的速率:a
 
b(填“<,>,或=”)
(2)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试计算:精英家教网
①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②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请完成下列有关探究技能的问题.
(1)找证据:收集、分析各种证据是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如汗液有咸味,因此有同学认为汗液中有氯化钠.于是他收集了一定量的汗液,向其中滴加一种化学试剂,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这种化学试剂名称是
硝酸银溶液
硝酸银溶液

(2)资料: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人若误食亚硝酸钠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现只用pH试纸和蒸馏水,来鉴别两包未知的亚硝酸钠、食盐固体.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鉴别,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任意取一种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溶解并用滴管吸取少量滴在放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固体溶于水中,溶液为无色
若pH>7,则被测液为亚硝酸钠溶液.
若pH=7,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任意取一种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溶解并用滴管吸取少量滴在放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固体溶于水中,溶液为无色
若pH>7,则被测液为亚硝酸钠溶液.
若pH=7,
(请以表格形式设计)
(3)推理:食盐和工业用盐(主要成分为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都有咸味,但亚硝酸钠对人体是有剧毒的.比较食盐和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可推断亚硝酸钠组成成分中的
NO2-
NO2-
是有剧毒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是炼铁的常用原料之一.下列是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有关物质性质实验的装置图,实验开始前要向装置中通入N2一会儿,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有影响.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的现象是
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装置H中的现象是
液体变浑浊
液体变浑浊

(3)实验结束后,在G装置玻璃管上方放一块磁铁,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贴在玻璃管内壁的上部
黑色粉末贴在玻璃管内壁的上部

(4)写出下列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装置G:
4CO+Fe3O4
 高温 
.
 
3Fe+4CO2
4CO+Fe3O4
 高温 
.
 
3Fe+4CO2
;装置H: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5)该装置的不足是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一氧化碳排出污染空气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一氧化碳排出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后,做了CO还原CuO的探究实验.实验发现CO与CuO加热后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请你参与该小组的研究过程并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红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有关物质的颜色CuO粉末:黑色,Cu2O粉末:红色.
(2)CuO和Cu2O都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实验]
(1)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纯净物,小明同学猜想红色粉末的成分是Cu,而你对红色粉末的成分有不同的猜想,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猜想 简单实验方案 现   象 CO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O
Cu2O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
溶液变为蓝色,仍有红色固体
溶液变为蓝色,仍有红色固体
2CuO+CO
  △  
.
 
Cu2O+CO2
2CuO+CO
  △  
.
 
Cu2O+CO2
(2)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要确定粉末中两种物质的质量分数,还需要通过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下列数据中可以作为计算依据的是(填序号)
AC
AC

A.反应前CuO粉末的质量  B.通入CO的质量  C.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中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为了探究其原因,小组成员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淡黄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 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
空气中不含有氯元素
空气中不含有氯元素

[提出猜想]淡黄色的固体可能是
Mg3N2
Mg3N2
(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1)按图所示装置收集氮气.操作步骤为:首先关闭a、b、c,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待白磷不再燃烧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a、b,使用打气筒进行充气至A中的水进入B时,打开c,继续充气.

(2)实验验证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镁条伸进(1)所收集的氮气的瓶中,若镁条继续燃烧,且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Mg3N2
将燃着的镁条伸进(1)所收集的氮气的瓶中,若镁条继续燃烧,且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结论]猜想是正确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Mg+O2
 点燃 
.
 
2MgO
2Mg+O2
 点燃 
.
 
2MgO
3Mg+N2
 点燃 
.
 
Mg3N2
3Mg+N2
 点燃 
.
 
Mg3N2

[实验反思]
(1)你由本实验可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是
氮气难溶于水
氮气难溶于水
.(写一条)
(2)通过本探究活动,你对物质燃烧新的认识是
物质不一定只在氧气中才能燃烧(合理均可)
物质不一定只在氧气中才能燃烧(合理均可)

(3)实验过程中,待白磷不再燃烧并冷却至室温后,如果始终关闭b,而打开c,装置B、C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C中的水被倒吸入B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B瓶的
1
5
C中的水被倒吸入B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B瓶的
1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