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相互转化关系,“―”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图中体现了化合物F的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已知B是一种红色固体粉末,C在常温下呈气态。回答:
(1)写出G的化学式:__________;
(2)A物质的类别: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答案】 Na2OH 氧化物或单质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合理即可) 置换反应
【解析】本题是框图型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C在常温下呈气态,物质B是一种红色固体粉末,A与B反应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B可能是氧化铁,A可能是一氧化碳或碳;C可能是二氧化碳,D可能是铁;C和E能够相互转化,E可能是碳酸钠;E和G可以相互转化,G可能是氢氧化钠;F能够和D(可能是铁)、E(可能是是碳酸钠)、G(可能氢氧化钠)、B(可能是氧化铁)反应,则F是一种酸,酸有五个化学性质,酸与指示剂、与比较活泼的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碱、与盐都能反应,图中体现了化合物F的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将假设代入框图,假设成立,因此:
(1)G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
(2)A可能是一氧化碳或碳,A物质的类别可能是氧化物或单质;
(3)反应④是氧化铁与酸的反应,可以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合理即可);
(4)反应③是铁与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则A为____________。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A为______,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2CO3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NaCl,现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的该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求
⑴恰好反应时,消耗盐酸中的溶质质量。
⑵此时,所得溶液(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及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
①从反应物减少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一位同学认为此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讨论后,他们用和甲相同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加入_____,做了对照实验,完善了方案。
②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取上述方案C中的溶液少许,滴加_____,观察到有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③探究方案①中C的溶质成分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滴加_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质成分为_____ |
步骤二:_____ | 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围绕Na2CO3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结合题目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
(2)B试管的实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将C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Na2CO3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讨论与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
(3)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
【进行实验】丁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种物质,发现有无色气泡生成。
(4)你认为丁同学向滤液中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小组同学得出了猜想一成立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燃料对人类社会非常重要。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属于(填“可”或“不可”)________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既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还可以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创建“水美城市”,亮出闽北名片。
(1)八闽首府建州(今建瓯),历史悠久。建瓯板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
(2)百合是南平市花。走在王台百合园区,会闻到幽幽花香。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
(3)优质水源是酿酒条件之一,政和“东平老窖”是福建名酒。.酒精(C2H6O)属于_______。(填选项)
A.氧化物 B.碱 C.盐 D.有机物
(4)闽北各地加强环境治理,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标号为E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用分解过氧化钠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
组装制取装置时,需选择如图中的A、G、H、L、M、N、O和______;
当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用向上拍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若用的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充分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1)(实验设计)
①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________色。
②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
(2)(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
①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②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
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①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②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 N2 | NO | NO2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不溶于水 | 不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猜想与分析)
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 , 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 , 但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原是________。
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 , 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
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NO在试管口遇氧气生成NO2的共识。
(4)(实验探究)
小红同学对硝酸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Cu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片溶解,也出现了上述Zn与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确认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和HNO3的化学计算量数之比为3:8,由此获得了Cu与稀HNO3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交流与反思)
①根据探究结果,请你解释稀HCl跟Cu不反应而稀HNO3却能跟Cu反应的原因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填“能”“不能”)用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