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份,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及现象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 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
(2)能推出固体样品中含有木炭的理由是 。
(3)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结合(2)的推断,若要证明猜想IV成立,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猜想IV:木炭 (1)过滤 玻璃棒(2)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是CO2,推出固体B中就含有C。(3)CuO+ H2SO4===CuSO4+ H2O (4)溶液A显蓝色
【解析】
试题分析:【对固体猜想】通过前三个猜想可知其中一定含有铜,关键是看是否含有木炭、氧化铜,所以也有可能木炭和氧化铜都存在;
【问题和讨论】(1)固体粉末最后变成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要先将粉末溶解,进行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开;溶解时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过滤时用到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所以共同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出固体B中就含有C。
(3)由于黑色固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说明黑色固体中含有铜元素,又因为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的反应物是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物时硫酸铜和水即CuO+ H2SO4===CuSO4+ H2O
(4)由于粉末与硫酸反应生成溶液A,但由于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说明粉末中一定含有氧化铜,由于通过后面的推断已经知道其中一定含有木炭了,所以再含有氧化铜时,猜想4就正确了;如果A溶液是无色,说明不存在氧化铜,但还存在木炭,故条件为溶液A显蓝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都与气压变化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充分反应后,待钟罩内液面不再变化,应先 ,再读数,否则测得结果将 1/5(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室可用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处,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实验步骤:向锥形瓶中加水至 ,向后拉动注射活塞,若观察到 时,则说明装置B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利用装置C制备H2,化学方程式为 ,相比较装置B,它的优点是
,若选用装置D、E测定生成H2的体积,仪器连接顺序为a→ → →d。
(4)装置F和G可用于验证NH3极易溶于水,F装置的实验现象是 ,G装置的实验现象是 。
(5)在装置H中,某样品投入到水中,右侧U型管出现液面左低右高现象,则该样品不可能是 。
① CaO ② NaOH固体 ③ 浓硫酸 ④ NH4NO3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意大利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C.N4和 N2的化学性质相似 D.一个N4分子中含有28个质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
(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
(4)将D中液体倒入试管中,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法一:向试管中滴入 溶液 | 无色液体变白色浑浊 | 溶质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和 |
方法二:向试管中放入镁条 | 气泡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
(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_________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3)铝可制成蒸锅,主要利用铝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_性。
(4)药品“氢氧化铝[Al(OH)3]”片剂能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医用过氧化氢溶液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1)在医疗的外用上,采用含过氧化氢3%左右的溶液作为 剂(填“催化”或“消毒”)。
(2)过氧化氢溶液应该采取遮光和 方式,保存在阴凉处。
(3)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来制取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通常需要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 剂来加快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