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无污染载运工具,是未来新能源清洁动力汽车的必然方向。

1)氢气是可以取代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其中绿色是指无污染。2017年我国又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C.一种可再生能源 D.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

2)氢气可以通过煤的气化得到,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置换反应

【解析】

1A. 可燃冰是一种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所以可燃冰是混合物;

B.可燃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几乎不产生残渣或废弃物,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C.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形成的,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D. 可燃冰是冰状固体,可以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不是水; 选B;

2)由微观图可知,通过煤的气化得到氢气的反应是碳和水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该化学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在未名化学教研邓老师指导下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硝酸钡、硝酸钠、氯化钙、氯化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①按上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①__________元素的结论。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②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③__________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④___________

如果试验中发现氯化钡溶液不够,选用下列试剂代替也能达到实验目的⑤_______

A.Ca(OH)2溶液 B.Ba(NO3)溶液C.稀盐酸 D.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后查阅资料后,小丽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3)如下:

(1)分析图2,氯酸钾熔点______(高于等于低于")其分解温度;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丽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检查气密性。

方法:____________

II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不填

III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氨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较长时间才能复燃。

IV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

请回答:

①步骤I中检查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完善步骤III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IV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

④小丽认为根据步骤IV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丽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 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 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仪器的名称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混合物为原料用装置A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医用H2O2在常温下难分解,但在双氧水溶液中入铁锈,就会迅速分解,且反应结束后过滤出的铁锈可重复使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需要控制该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

4CO的制取方法有多种,实验室制取CO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O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制取CO,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COCO应从__________进(选“a”或“b”)。

5)某学生利用烧杯、球形干燥管和单孔橡皮塞组成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

①该装置B处应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等物理作用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右图所示)。水蒸发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分子大小 B.分子间距离 C.分子质量

2)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水过程中,当B中生成的氧气体积为10mL时,A中生成的氢气体积为_________mL

3)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4)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以及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制取氨气(NH3),,请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Si+O2SiO2 SiO2+Na2CO3Na2SiO3+CO2SiO2+2CSi+2CO↑ Si+2NaOH+H2ONaSiO3+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属于化合反应

B. 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可燃性气体

C. Na2SiO3Si+4

D. Si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B.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 CaCl2KClCu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CaCl2BaCl2KCl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

2)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