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食物在人体的消化道中,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起始器官分别是( )
A.口腔、小肠、胃
B.胃、小肠、口腔
C.口腔、胃、小肠
D.小肠、口腔、胃
【答案】B
【解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因此,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起始器官分别是胃、小肠、口腔。故选B。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填空题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______、_____的关系。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其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______制造有机物;动物以_____为食,其遗体或粪便在分解中也能释放出______及含氮_____等物质。
(2)由一个_____或_____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真菌菌落一般比_____菌落大几倍或几十倍。要培养细菌和真菌,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______。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_____,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现了______菌和_____菌,还提出了著名的______法,被后人称之为______。
(3)与真菌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_____。真菌靠_____繁殖后代。寄生在牛、羊及骆驼胃肠内的细菌可帮助分解草料中的。在人体肠道中有些寄生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_____供人体利用。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将葡萄糖转化为_____。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就是将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_____或抑制其生长繁殖。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细菌病毒也叫_____。人接种牛痘疫苗可预防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把低粘性的塑料喷酒在叶的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薄膜,它能使氧气、二氧化碳和光线透过,水不能透过。据此推测该薄膜适用的情况是( )
A.连续降雨时B.秋末落叶后
C.炎热夏季的强光下D.低温环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正确措施后,该病在我国现已得到有效控制。
(1)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甲流)的传播途经是______。
(2)将甲流病人与甲流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
(3)向群众宣传预防甲流的知识,动员群众喝中药预防,属于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真菌和细菌。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蘑菇,蘑菇不属于细菌和真菌,是一种植物
B.夏天,容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秋天,掉在地上的桔子长满了“毛毛”,这些“毛毛”是酵母菌
D.冬天,馒头不易变质,这是因为缺少水分而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1)腔肠动物 A、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 B、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和疣足
(3)线形动物 C、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4)环节动物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5)软体动物 E、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6)节肢动物 F、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1)_____(2)_____(3)_____(4)_____(5)_____(6)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腔肠动物中的海肠营养丰富B.扁形动物中的蛔虫能危害人体健康
C.环节动物中的蚯蚓能够疏松土壤D.软体动物中的牡蛎、扇贝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