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上生活,后来地球上的一些地区,气候变得干旱了,森林减少了。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寻找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它们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人类。
下到地面生活的那一部分森林古猿,逐渐能够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取得食物,防御敌害。在运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它们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工具。久而久之,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
(1)1000万--2000万年前,森林大量消失,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
(2)古人类直立行走与人类适应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加上脑的发育、火的使用、语言的交流,最终进化成人类 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解析】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能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后来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人生命
B. 袁隆平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几株表现出杂种优势的水稻,于是潜心研究,终于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亩产提高20%以上
C. 当前,生物学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内部,从遗传物质、基因水平等方面来揭示生物的奥秘
D.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只对生物本身有意义,对社会、生活等方面没有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探究题
针对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实验需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
(2)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用多只鼠妇,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 和 ______两种环境。
(5)结论:鼠妇喜欢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距今约1 200万年以前,由于气候发生了剧烈变化,大量森林消失,对古猿的影响是( )
A. 古猿开始会用火
B. 古灵长类都绝灭消失了
C. 古猿都开始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自身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古猿中的一部分开始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自身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的推测是( )
A. 原始的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B. 原始地球上存在着原始生命
C. 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 以上三个选项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动物体细胞进行分裂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A. 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B. 细胞内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C. 连续分裂2次后产生8个新细胞
D. 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部分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施用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 含铁、锌、钙的无机盐??? B.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 含铁、磷、钾的无机盐??? D. 含钙、磷、钾的无机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