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 。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还应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属于 。(3)图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 。
(4)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则该生态系统最初发生的变化是蜘蛛和食草昆虫的数量增加,这可能导致 被破坏。
【答案】(1)太阳能(或太阳) (2)分解者
(3)5 草→鼠→蛇(或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
(4)生态平衡
【解析】
解答从组成生态系统各成分作用、食物链(网)概念和食物链的书写及其食物链(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生态平衡方面切入.
解:(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生物成分包括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和具有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和人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3)图中一共有五条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草→食草昆虫→食虫鸟.在这五条食物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食虫鸟(或草→鼠→蛇).
(4)从上述食物链可以看出,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会导致蜘蛛和食草昆虫的数量增加,会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太阳能(或太阳);(2)分解者;(3)5;草→鼠→蛇(或草→食草昆虫→食虫鸟;(4)生态平衡.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个同学进行了“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请把他的下列活动与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步骤相对应,并填在答题部位的相应位置.
A.水温发生变化,金鱼呼吸的次数是否会受影响?________ a.实施计划
B.金鱼呼吸的次数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________ b.作出假设
C.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________ c.制定计划
D.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每个水温都重复次,并做好记录________ d.得出结论
E.水温的变化能影响金鱼的呼吸次数,并完成报告________ e.提出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男性或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各器官与其功能用线段联系起来.
①卵巢 | a.胚胎发育的场所 | |
②子宫 | b.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 |
③睾丸 | c.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 |
④附睾 | d.主要是贮存精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关于新冠病毒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单细胞生物B.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营寄生生活D.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在学农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根据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大家一致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那么,植物体什么结构与蒸腾作用有关呢?同学们对该问题作出了假设,并通过下图所示实验设计进行验证。
【1】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 )
A. 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
B. 叶片总面积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
C. 茎在蒸腾作用中起到运输的作用
D. 不同植物蒸腾作用主要场所不同
【2】对该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加入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B. 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
C. 将1、2、3分别放在不同湿度条件下
D. 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更加可信
【3】根据该实验结果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
B. 叶片数量影响蒸腾作用强度
C. 叶片面积影响蒸腾作用强度
D. 植物的茎不能进行蒸腾作用
【4】水分又是通过叶片的什么结构散失的呢?大家用显微镜观察了大棚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如图)。对图中a、b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为气孔,它的开闭由表皮细胞控制
B. b为保卫细胞,其作用是保护植物体
C. 所有植物的叶表皮上, a的数量都相同
D. b中水分的吸收和散失控制了a的开闭
【5】关于气孔开闭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气孔开放的数量不仅影响蒸腾作用,也影响光合和呼吸作用
B. 气孔关闭会导致光合作用难以进行,所以气孔开放越多越好
C. 陆生植物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有利于光合作用又保持了水分
D. 气孔开闭不仅能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影响植物表面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