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均衡的营养和科学的运动有机结合,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1)食物为你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也为你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水温的变化来确定不同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能量。某生物小组的实验结果如表:

食物

花生仁

大米

核桃仁

质量/g

1

1

1

水/mL

10

10

10

温度上升/℃

42

26

50

①依据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照均衡营养的要求,早、中、晚餐摄入食物的能量分配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健康饮食首先要做到“细嚼慢咽”。我们吃馒头时,馒头在口腔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实验小组设计了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步骤装置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试管D

1

加入馒头碎屑

加入馒头块

2

加入2mL唾液

加入2mL清水

加入2mL唾液

3

充分搅拌

不搅拌

4

置入冰块中

置于37℃温水中5-10分钟

5

滴加2滴碘液,摇匀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①比较试管B和C的实验现象可知,唾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比较试管A和B的实验现象可知,_____________是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

③如果将试管B和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相关的探究问题:_________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观察下图小肠的结构发现,小肠长5-6米,其内表面有成千上万条[ ] __________,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说明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_____________相适应的。淀粉最终消化成的小分子物质进入[ ] ____________,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

【答案】相同质量的核桃仁含有的能量比花生仁、大米的多 3:4:3(或30%、40%、30%) 消化淀粉(或催化淀粉的分解) 温度 食物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吗 2 小肠绒毛 功能 3 毛细血管

【解析】

1)食物的热价: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2)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因此,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这样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B试管与C试管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A试管与B试管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温度,B试管与D试管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搅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遵循变量唯一。

4)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很长,它具有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大大增加了小肠内表面的面积,扩大了约600倍。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图中,1是皱襞,2是小肠绒毛,3是毛细血管。

1同样的水(10毫升),水温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而核桃仁的水温上升到50℃,是最高的,花生仁的水温是42℃,大米的水温是26℃,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大米、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2)① 表中BC的唯一变量为唾液。由实验结果可见:唾液淀粉酶可以将部分淀粉消化分解成麦芽糖。

② 表中AB的唯一变量为温度,由实验结果可见: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③ 表中BD的唯一变量为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由BD对照实验可探究:淀粉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吗?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2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说明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的功能相适应的。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食物在小肠内最终消化成的小分子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3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甲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

(1)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

①甲虫具有很强的____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杀早剂1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

③当喷施杀虫剂1时,抗药性弱的甲虫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___,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④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后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1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甲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______重新适应环境。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遗传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类型。

(3)自然选择的基础是__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a、b、e和f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6条

B. 生殖细胞c和d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

C. 受精卵e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D. 图中B过程代表受精作用,C过程代表细胞的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A. 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 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D. 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指___________,C是指___________,D是指_____________

(2)①是指__________过程,②是____________过程,⑥是__________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
A.番茄果肉细胞
B.番茄植株
C.一个番茄
D.番茄果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 ②排放污水 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 ⑤养花种草 ⑥喷药灭虫

A. ③⑤ B. ①② C. ①②④⑥ D. 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环境污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环境污染会阻碍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B. 随处乱丢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

C. 生物圈能够调节污染,所以环境污染不会影响到生物圈

D. 农业中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下列各种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  )
A.扁桃体炎
B.足癣
C.狂犬病
D.血吸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