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植物的根具有向 生长、向地生长和向肥生长这三大特性。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络图,图中甲至庚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试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甲生物和乙生物的关系是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始于食物网中的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铅和汞的污染,体内积存的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途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夏天到了,享受西瓜的甘甜几乎是所有人的喜爱.西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可生雌、雄两种花:雄花托短,雄蕊3枚;雌花子房膨大,花柱短,子房1室.西瓜果实多为圆形,瓜瓤以红色为多,亦有黄色.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瓜的一生需水较多,其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散失到体外.
(2)西瓜果实肉质嫩甜,爽口解渴.如图是它的一个叶肉细胞,果肉中的糖类等有机物最初都是在图中的[]中合成的;我们食用的瓜瓤主要是由雌蕊的发育而成.
(3)如果西瓜的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把结红瓤(Rr)西瓜的雌花授以结黄瓤(rr)西瓜的花粉,当年所结西瓜瓤的性状表现为 . 为了更快的繁殖结黄瓤西瓜的秧苗,科学家常利用技术大量获得结黄瓤西瓜的“人工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 )
A.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B.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
D.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紧[ ]____ ,一手托住[ ]_____
(2)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____ 和[ ]_____ .
(3)若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观察显微镜,调整时应用什么样的反光镜及光圈__
A.平面镜、大光圈B.平面镜、小光圈C.凹面镜、大光圈D.凹面镜、小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春暖花开时节,小康村漫山桃花争奇斗艳,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果农们“桃花香里说丰年”,憧憬着丰收的日子.
(1)蜜蜂采蜜,从功能上说,是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说,属于行为.
(2)桃树要结出果实,需经开花、传粉和的过程.观察图,果实是由雌蕊的[3]发育而来,种子是由[5]发育而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雪过后,人们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剂以加快积雪融化.为了研究雪水中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
(二)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
(三)准备五个相同的结晶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B,C,D,E.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
(四)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纯雪水质量/克 | 20 | 17.5 | 15 | 10 | 0 |
2.16%的融雪水质量/克 | 0 | 2.5 | 10 | 20 |
(五)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各组的种子萌发率.
(1)上表中C组缺少的数据应是 .
(2)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老师认为本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已经足够,但在种子的选择上还存在不足,请提出两点改进建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瓶中加适量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产生的______气体增多,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说明此气体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减弱,原因是______。
(3)将玻璃罩内叶片取下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光合作用是在细胞的______中进行的。
(4)该装置在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壁会出现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 作用,植物体失水的门户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