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右图实验,回答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知: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吸入气体中的_______。
(2)按如图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_______状态。
(3)实验中通入甲瓶的是空气,通入乙瓶的是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大。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分析:呼出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中的_______(填写结构)。
【答案】 少/减少/低 舒张 呼出的气体 乙 线粒体
【解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呼出的气体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是有差别的: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由于组织细胞的利用,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同时水分增加了。
(2)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按如图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3)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这样,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一段时间后,乙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因此实验中呼出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中的线粒体。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7表示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丙图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
D.丁图中气体交换的结果是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做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________,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________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B. 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
C. 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D. 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生物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进行某项科学探究时的有关操作及现象。
如图甲,①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②取30粒发育完好的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③用透明玻璃杯盖将三个杯子的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B杯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处理;④将图甲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结果发现A、B两杯内的种子全部萌发,C杯内的种子都没有萌发。请分析回答问题。
(1)如果几位同学的设计思路是把A、B两杯作为对照实验,由此可以推断他们最初所需要验证的问题是“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分析这组对照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杯中,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也是一组对照实验,通过该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
(3)萌发后的大豆种子继续发育形成了幼苗(如图乙)。图乙中的③_________由大豆种子中的________发育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你仔细观察分析下面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_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验证的是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所示实验,a和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